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我在祖国,有更大舞台
//m.auribault.com 2017-08-25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我在祖国,有更大舞台

——记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留学归国博士后集体

  开栏的话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从钱学森到杨振宁,从施一公到黄大年,一批又一批海归人才学成归来,书写着科技报国的壮丽篇章,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海归人才创新创业风采录”专栏,介绍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归国科学家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的感人事迹,展示他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为海外人才提供了展示才华、创造价值、报效祖国的广阔舞台。期待更多海外学子以黄大年等归国科学家为榜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哈佛大学医学院药物学专业博士后、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专业博士后、哈佛大学医学院高级科学家……当看到这些履历的时候,没有任何人能够怀疑这些人的优秀。王俊峰、刘青松、刘静、王文超、任涛、张纳、林文楚、张欣,如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安徽省合肥市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

  始终关注着祖国的发展

  “在美国的感觉就好像永远住旅馆。”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青松说。

  刘青松2001年前往美国,辗转多所知名学府研究化学和药物学,2006年进入哈佛大学深造和工作。“我在本科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所以回国这件事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一个人身处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制度,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会有很多事情令你始终无法融入。”提及在美国多年的感受,刘青松十分感慨。

  2010年初,当哈佛医学院有了一次短暂的回国交流的机会时,刘青松毫不犹豫报了名。“当飞机在北京落地,走出舱门的那一刻,我突然有了一种‘终于回到自家地盘了’的感觉。”刘青松笑着说。

  拳拳赤子之心,让很多科学家在国外也始终关注着祖国的发展,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王俊峰就是其中之一。王俊峰1995年本科毕业时前往美国,2004年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出国的时候想法很简单,更多是出于对西方社会的好奇。”王俊峰回忆道,当时国内与国外在科研实力和教育水平上,确实存在不小差距,能够有机会在美国接受专业的学术训练,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经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科技发展和科研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对科研工作投入越来越大,海外学界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未来普遍看好。”王俊峰说,这是他放弃哈佛医学院工作回国的原因。

  2012年7月到中心工作的刘青松,至今记得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主任匡光力的一席谈话。当时生物医药,尤其是新药创制领域在国内还不太成熟,需要大量优秀人才,“我跟匡院长说,我需要用人自主权。匡院长没有任何犹豫,直接答应了。我提这个要求时,内心非常忐忑,领导的信任是我做好工作的动力。”

1 2 共2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