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劳动者之歌:追“星”北斗
——高级工程师王淑芳的故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2岁大学毕业,她即参与北斗系统研发,她见证了北斗问世。
今年44岁的交通运输部导航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淑芳,22年来的工作,与北斗事业如影随形。她的北斗“星”路历程,一路走来情怀不变。
“交通科研要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记者见到王淑芳时,她刚从山西某地调研北斗应用回到北京。一年中有大半年漂在全国各地,在北斗系统的行业应用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就是王淑芳的日常工作状态。
2007年,王淑芳从部队转业到交通信息中心,从对北斗的创新型科研转换成实用性科研,身份角色变了,不变的是一直追随北斗事业发展。
目前,北斗导航在行业的应用已经发展到400多万台。王淑芳说,4年前,北斗的行业应用还不足8万台。行业应用400多万台是什么概念?目前全国应用北斗系统的生产、服务企业有上千家。
通过北斗车载终端的应用,重特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得到有效控制。装载了北斗系统的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可以有效加强道路安全监管。2015年,较大等级以上道路运输行车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2011年分别下降31.5%和37.1%,其中重特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6.7%和48.9%,创历史最好水平。
“和以前北斗的研发相比,现在的工作更贴近民生。”就在这次山西的一家企业调研中,王淑芳发现北斗车载终端行业标准接口定义不够清晰,导致不同厂家的车载终端安装替换时数据端口之间不兼容。“很多技术问题需要下去沟通发现,如果靠企业层层反映就会滞后,交通科研要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我的青春就在那里躺着呢”
“当年系里108个学生,我是唯一一名参军的。”外表柔弱文静、闲暇时爱好吟诗作词的王淑芳,成为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建设招收的第一批大学生。
北斗的研发起初是从抱着书本设计开始,一点点地攻克技术难关。很多技术标准,王淑芳都亲笔参与了制定。
“第一个接收机的联通是在我手里通的。”这是王淑芳倍感自豪的一件事,这意味着北斗技术体制通过验证,也是北斗系统技术突破的一个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