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高压线上亮绝技(图)
//m.auribault.com 2017-05-03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时代先锋】高压线上亮绝技

——记乌海电业局输电管理处的电网守护者们

中工网记者 李玉波

输电工人攀爬铁塔进行高空作业。 本报记者 李玉波 摄

  27年来,他们用双脚丈量每一米线路,用双手点亮每一盏明灯。他们的足迹,留在了广阔无垠的大地上,留在了渺无人烟的悬崖峭壁上。

  2011年、2015年,他们实现220千伏线路全年“零故障、零跳闸”,创造了内蒙古电力公司同等级线路安全运行最高纪录。他们当中,4个班组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等荣誉称号,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人,“内蒙古好人”3人……

  这个光荣的集体是内蒙古乌海电业局输电管理处。这些电网守护者几十年如一日,高压线上亮绝技,创下不同凡响的业绩。

  高压线上亮绝技

  输电专业是电力系统最苦最累的专业,加上乌海是重工业区,电能需求量大,工作量也很大。乌海输电管理处的职工们把苦脏累险踩在脚下,他们认为,这是职责使然,必须担当。

  乌海输电管理处担负着乌海地区35千伏至220千伏不同电压等级共计1360公里高压输电线路、5300多基铁塔的运行维护工作。这些线路和铁塔大部分架设在高山、河涧及荒漠中,工作枯燥、乏味。

  但是,输电管理处的职工对自己分管的线路却像对孩子一样充满耐心。他们把线路台账梳理成“家谱”,对所辖线路的健康状况时刻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诊断检修。

  有时外出抢修,车到不了山顶,他们就背上10多斤的工具一步一步爬上山,检修完再背着回来。据初步估算,该处每年人均巡检1800公里,检修人均攀登杆塔200基、紧固螺丝3000道。

  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带电超人”,需要经常爬上百米高的铁塔,穿着10多斤的绝缘服或屏蔽服在高压线“噼啪”作响中带电作业,接受心理和体力的挑战。

  这是一项充满危险的工作,但现任输电管理处处长郑璐一干就是6年。他记不得爬了多少次铁塔,流了多少汗,检修了多少条线路,他只记得完成任务时的惬意与欢欣。

  有一次,乌海一个矿区因开山放炮致一条高压线损坏。输电线路跨越山区,停电处理至少需要两天,部分企业将会因此停产,同时也会影响内蒙古西部电网向北京送电。情况紧急,他们决定带电检修,由郑璐登塔作业。烈日下,他和同事塔上塔下奋战4个多小时,终于恢复了供电。

  这种“玩命”的活儿,对他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飞鸟喜欢将巢建在野外的塔上,极容易造成线路短路。为此,乌海地区所有的铁塔上都要安装防鸟针。2015年5月,输电管理处在220千伏库棋线路314基铁塔上安装防鸟针,这条线路总长120公里,跨越工业园区、山地和沙漠,是输电管理处所辖最长的一段线路。为了节省往返时间,大家干到哪就住在哪,搭帐篷、架炉灶……10天的风夹沙裹,等任务完成后,他们一个个成了蓬头垢面的“野人”。

  技改创新提高效率

  乌海输电管理处的职工,善于技改创新。

  输电管理处有一间面积不大的“郑璐创新工作室”,听着郑璐如数家珍地介绍,看着一件件他们自主研发的工器具、一张张获奖证书,记者不禁肃然起敬。

  近3年,他们共“诞生”了56项创新工作方法和成果,6项成果申请国家级专利技术,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推广。他们自主研发的“带电紧固螺丝装置”使用1年来,创造经济效益33万多元,一举获得内蒙古电力系统、自治区、中国质协成果发布3项一等奖。

  他们通过“职工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广泛开展技术攻关、发明创造、技术改进等活动,输电线路耐张卡具、多功能爬梯、架空线路出线飞车等30多项创新成果应用在输电线路的维护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2年,在内蒙古电力公司职业技能大赛上,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输电、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两个专业团体第一名,同时包揽个人前5名。从2008年至今,连续四届夺得内蒙古自治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输电带电作业团体第一名。2016年4月,他们在全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带电检修专业比赛中再次夺冠,个人包揽前六名。短短几年,他们产生出国家级、全国电力行业、自治区级等各类技术能手5人,7项QC成果获全国优秀成果奖、9项获自治区级QC成果一等奖。

  “安全生产是输电人心中永恒的主题。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纯熟的业务技能是进行安全生产最坚强的防线。所以,新员工一入职,我们就对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操业务进行严格的学习和培训,鼓励大家争做‘标杆’。”郑璐说。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