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胸中有想着乡亲的红心,眼中有遵规守纪的红线
旧村改造,是漫长又艰难的过程。2015年,代村在没有占用一寸耕地建房子的情况下完成了整村旧村改造,并且还腾出来几百亩的建设用地,实现了零占地、零违章,零投诉,面对这项“天下第一难”的工作,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王传喜说,我们的拆迁之路历经十年时间,一直是小步快跑,一步一步地来,一片一片地拆,总共拆了20多片。2006年、2007年,在摸索中启动拆迁;2008年,开始成片地拆;2010年,开建商城;2012-2013年,连续成片地拆;2014年拆完;2015年,代村百姓全都搬进楼房了。
在上楼过程中,代村的原则是“评估补偿、低价安置、按需分配”。即按照房子的面积、新旧、高低、结构评估补偿;以成品房500元/平方米的低价进行安置;根据家庭人口分户的需要分配成品房。500元一平方是不够建房成本的,代村将一部分土地用于商业开发,用获得的盈利补贴村民。
在整个拆迁安置过程当中,代村坚持先安置后拆迁。一部分中老年人,房子面临拆迁,人却不想上楼;而一些年轻人,房子所在区域尚未拆迁,人却想提前上楼,代村采取了独创的“旧房流转”模式。针对后者,以5000-1万元的价格,回收了他们的旧房子,先安置上楼。同时,想上楼的年轻人把老房子腾出来交到村里作为流转房,给那些房子面临拆迁却不想上楼的中老年人过渡安置。
王传喜说,代村的大面积旧村改造,一直坚持“严格规划控制,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分期实施改造,建设宜居家园”。十几年间,代村群众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水电气、有线电视、宽带一应俱全,学校、广场、医院这些公共服务设施非常完善。与此同时,代村还留出300亩的建设用地,应对未来50年新增人口的居住需求。
集约化使用土地,资本化运营土地
代村紧邻兰陵主城区,土地是这个村最大的资源禀赋,对于土地,王传喜有自己的独到思考:“许多城郊村或者卖地、或者把耕地划给村民做宅基地。对照周围村庄,代村有2600多亩耕地,正常的话,划宅基地得占到一半耕地,至少一千多亩,而我们不仅没占地,还腾出地来了。”
早在2002年代村便开始以“返租倒包”形式流转土地,通过连片土地用来搞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种植、养殖、加工等项目。2005年夏天,代村将全村的土地全部实现集约经营。2006年,代村请中国农科院的专家做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2007年开始建设,2008年,他们又分两次流转了周边几个村的7000亩土地,至此,这个村有自主经营权的土地达到了1万亩。2012年,经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同意,全国第一个“国家农业公园”试点落户代村。
2012年,代村邀请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做了一个规划,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不仅是工农共建,农业科技示范、种苗培育组培、产业孵化的载体,而且将农业产业化了,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中融入了文化元素,形成了农文旅相结合的发展模式。2013-2016年,兰陵县在国家农业公园连续举办了四届菜博会,农业公园的作用日益凸显。
“这些年我们一直是拒绝污染项目,才有了今天我们代村良好的小区域环境。假如说当年我们上了一些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可能现在转型治理也不是一日之功。把土地出让给一些工业项目,利益来得会更快一点、更现实一点,但是长远看危害是非常大的。”王传喜说。
代村选择了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坚持集体与个人同步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村里比较大的资源、项目由集体去操作,按照市场规律企业化运作,然后通过分红、补助等形式反哺、惠及每一个群众。代村每年向居民统一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统一发放住房补贴,统一支付新型合作医疗资金,统一安排60岁以上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统一实行居民子女助学奖学制度,逐步解决了群众就业、教育、就医、养老、住房等问题。
王传喜说,在前景布局上,我们选择以农促工、以工扶农、搞活商贸、多业并举、相互促进。现在我们已经是一二三产业都有,不过是有强有弱,下一步我们要打造几个拳头产品。此外,摊子大了,我们更要加强班子建设、团队建设,现在我们的干部分工都是条块结合,既要管党务,还要管村务,还要管项目,下一步我们得细化、分解、分工,尽可能实现专业化管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