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
//m.auribault.com 2016-06-06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科技三会”)上强调,“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习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深刻论述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意义,明确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三步走”目标以及推动科技创新的五大任务,指出了“三个面向”的科技创新主攻方向,是引领我们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本专栏围绕“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特邀专家学者谈学习体会。

“双轮驱动”破解“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

  曾几何时,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是困扰我国科学界的两大问题,“有5000年文明的中国为什么未能萌发现代科学”以及“当代中国的学校为什么培育不出大师级的杰出人才”?究其原因,既有近代中国因循保守、错失科技发展良机之痛,也反映出当代中国科技和教育体制之殇。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结束的“科技三会”上向全国人民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角的同时,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习总书记的讲话表明,创新不是简单的、线性的因果过程,它是在复杂的社会系统中包含若干因素的交互过程。纵观人类科技、产业和社会发展史,科学技术与社会从来都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其中,文化、体制对整个社会创新理念的凝练、创新习惯的养成、创新制度的完善、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说创新文化是一个民族兴旺发展的精神之魂,那么科技体制则是一个国家先进发达的支撑保障。在全社会树立尊重科学、崇尚技术的科技理念,培育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将是我们破解“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动力源泉。

  创新文化缺失是“李约瑟难题”的根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审视中国历史文化,压抑保守的封建专制制度以及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观念、以德为先的人本倾向、中庸的处世哲学、官本位的人生价值取向等中国传统文化,加上重文轻理的封建科举制度等,在不同层面上制约着中国文人对科学的执著与认知,让中国文人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背离科学精神,使中国科学创新之路举步维艰,从而失去了萌芽现代科技的土壤和机会。而从文化根源上分析,与中国农耕文化相适应的僵化固守的观念形态也表现出重道德而不重自然、重人伦而不重科学的特征,这种思维方式所塑造的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格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学的发展。

  科技体制不完善是“钱学森之问”的本质

  文化是阳光水分,制度则是土壤。中国科技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离世界先进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除了我国科技底子薄、基础差、高端和领军科技人才匮乏的客观原因之外,教育体制和创新机制的不合理不完善,也是引发“钱学森之问”的根本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运行机制滞后于市场机制的发展变化,严重制约了创新人才的成长以及创新效率的提升。对科技教育的落后理念、对科技经费的僵化管理、对科技价值的钝化评价、对科技成果的急功近利等等,挫伤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扭曲了科技创新价值观,甚至助长了科技领域的弄虚作假、拜金主义等不正之风,这些浮躁之气、不正之风经过社会传导体系逐步传导到科技教育领域,于是出现大学教师不安心教学,热衷于报课题、做项目、跑经费;学生不安心上课,热衷于上网、兼职、赚外快。急功近利的科技管理体制滋生了浮躁的创新环境,当科技人员失去潜心研究、自由创新的动力机制,学校又怎么可能培养产生出科学巨匠和学术大师呢?

  重塑科技信仰打造创新文化、优化科技体制激发创新活力

  重塑科技信仰打造创新文化。创新需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意志,需要工匠精神、挑夫精神和工程师精神,不能投机取巧。科技信仰是最大的创新文化,只有信仰才能将创新融入文化。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要在全社会倡导科技报国的崇高理想、培养科学家至上的社会崇拜价值观。其次要营造宽容的创新氛围。科技创新离不开“向失败者致敬”,因为创新成功基于千万次的失败,一个不宽容和尊重失败的社会,永远不可能涌现更多杰出人才。要构建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第三是要倡导自由的学术思想。尊重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鼓励科技人员自由的学术思想,培养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习总书记强调:“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

  优化科技体制激发创新活力。首先要创新人才体制。科技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人才的高度与厚度决定了科技创新的宽度和深度,而人才的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则决定了人才的高度和厚度。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进一步指出:“要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其次是优化科技创新管理机制。要在科技领域更多简政放权。习总书记特别强调:“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第三是优化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的衔接协同,明确了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之间的分工定位与创新协作关系,提出了政府、科协、科学院(工程院)在科技管理、科技普及、科技创新方面的职责与使命。总书记一系列论述和部署,为科技创新“引擎”注入了强大的“燃料能源”。(燕雨林,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

科研体制改革是提升国家创新实力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5月30日在“科技三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实力和我们人口数量、经济总量及国际地位相比都是不匹配的。习近平总书记说,“综合判断,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而且“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科研队伍,为什么不能产生与之相称的科技创新成果,除了我们起点低、基础差、起步晚等客观原因之外,科技队伍建设滞后和科研管理体制掣肘是关键的原因。从队伍建设的角度来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十分无奈地扮演人才输出大国的角色,国家培养的大量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被欧美国家吸纳,成为欧美国家构建国家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基础,高级科研人员短缺曾经长期制约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只是在近十来年,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以及各方面条件的改善,人才回流的比例才逐渐回升,越来越多的“海归”学者回国创业就业,加速了我国科研队伍的建设。我国科技人才供需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是核心、前沿和尖端的科技人才依然短缺。

  科研管理体制是近年来遭受诟病较多的领域,归纳起来分几个方面:

  一是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根据现行管理规定,科研人员不能从科研经费中支取劳务报酬;科研经费的财务预算相对刚性,一旦通过审批难以更改,无法对接科研活动中的不确定性费用;科研人员要求科研经费使用有一定的自由度,而财务管理人员要求科研经费使用风险最小化。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处理科研经费的问题,出现财务违规的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这一问题,6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幅提高人员费比例,增加间接费用比重,用于人员激励的绩效支出占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比例,最高可从原来的5%提高到20%,对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参与项目的研究生、博士后及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均可按规定标准开支劳务费。这个决定,目前在操作层面还需要配套更加具体的规章制度来加以完善。

  二是科研考核的指标体系问题。目前科研考核的指标主要是拿到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论文和项目已成为科研考评的最重要参数,如果这些方面的成果达不到规定标准,对职称评定、收入会有严重影响。我们在调研广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时得知,基层医务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必须要完成论文的写作,否则无法进行职称评定和级别晋升,而这些论文写作基本上和他们的日常工作没有关系,也无助于提升他们的医术水平。有些基础学科需要长期的研究才能出成果发论文,为了多发文章,不少科研人员只好做一些重复性的研究工作,用不同的材料重复实验,过程几乎一样,实验毫无价值,但是不同的论文发表了许多。也有一些作者用同样主题内容的文章改头换面重复发表来“积累”作品的数量,提升自己的科研工作量。倚重论文导致了对论文的过度“崇拜”,有些人会钻营如何更快捷地发表论文,甚至出现论文造假和学术不端等现象。

  三是行政主导科研,忽视科研自身的规律。对科研工作必要的行政管理是应该的,但完全忽视科研自身规律的行政主导弊端凸显,行政主导下的科研体系成为学术资源争夺的战场,不管是大学还是科研机构,往往存在着越是行政职位高,获得资源越多的现象,这就造了学术资源错配、学术腐败频发的现象。由于科技官员掌握着科研项目的审核、科研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其存在着权力寻租的可能性,贪腐的危害和影响也更大。在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上,存在着“重申报,轻过程”“重管理,轻服务”“重数量,轻质量”等现象。行政化经费分配机制造成学术氛围不良、科研水平低下,导致科研人员“三分之二时间跑经费,三分之一时间做研究”。李克强总理也批评了科研管理行政主导的体制弊病,他说:“一流科研机构、一流高校、一流科技成果从来不是靠政府部门‘管’出来的!必须进一步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更大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给科研管理系统指明的努力方向。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在习总书记讲话的基础上,尽快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切实提高科研投入的产出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广泛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各种科研资源,才能尽快推动我国的科研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阮晓波,广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