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预防科研腐败关键在制度建设
俞金尧
//m.auribault.com 2016-03-29 来源:检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以前,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失之于宽,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存在浪费、挪用等问题,甚至有科研人员用虚假发票、虚列开支等不法手段,套取或转移科研经费,最终沦落到贪污犯罪的地步,教训极为沉痛。

  近来,科研经费管理趋于严格,总体上看,这是一种好的转变。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管理得过于死板,用管理行政经费的办法管理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不适应科研工作的实际;项目管理过细,条条框框过多,不是管理服务于科研,而是让科研人员去适应各种不尽合理的规则,严重压制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有科研人员抱怨,“年底科研项目报账很费时间和精力,财务人员的过细盘问,对学者的人格近于侮辱。很多科研项目的管理,都在把科学家逼成会计。”这种怨言基本上反映了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对现有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普遍存在的不满。

  在科研领域,科研人员是主体,是生产力的代表。科研经费管理的目的在于调节科研生产关系,管理体制适应科研工作的需要,就可以发挥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反之,科研生产力就会受到束缚,创新便无从谈起。今年1 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加快改革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砍掉繁文缛节,让科技人员把更多精力用到研究上”。这一要求,契合科研项目管理的新形势,顺应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期待。我们应该积极落实这一要求,为科研人员减负,营造释放创新活力的机制。

  第一,要尊重科研规律,建立符合科研工作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而不是简单地把管理行政经费的办法套用到科研经费管理中。由于制度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这里不便详述。但我希望有关部门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广泛并认真地听取一线科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科研实际的新的经费管理规则。

  第二,科研经费的管理宜分类指导,不可一刀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广泛而深入地推进,科研项目涉及的领域非常广,门类也更加多样,科研经费的来源也有多种渠道。不应像管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方法,去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反之亦然;不能像管理国家财政拨款而形成的科研经费的办法,去管理横向合作项目,反之亦然;不能像管理国内科研项目那样,去管理中外合作项目,如此等等。项目不同,经费渠道不同,管理也应该有差别,制度设计重在切合实际,与时俱进。

  第三,科研经费的管理要体现出对知识、对科研人员及其劳动的尊重。由于科研工作的创造性特点,科研活动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地积累和投入的过程。此外,科研人员的工作不受八小时工作制的限制,其劳动付出完全不同于一般劳动者例行的重复性劳动。科研工作的特点要求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尊重他们的知识和劳动,有必要在科研经费中列出一定的比例用以补偿科研人员智力上的付出,以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第四,在合乎基本的财务制度的基础上,尊重科研人员经费使用的自主性。科研经费的设计和使用与科研工作的性质、特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体现出它的专业性,我们目前的科研经费使用方案都是由课题组自己设计,并经相关的项目评审委员会评审。哪些科研环节有经费支出,各项支出占多大的比例,都写在课题申报书上,大体已能体现科研人员在经费预算上的自主性。财务只要根据项目评审委员会评审、认可后的科研经费预算方案执行即可。

  第五,以成果为导向,鼓励出优秀成果。科研工作的最终结果体现在出成果上,要建立以成果为导向的科研奖惩制度,应该强化成果考核,弱化程序考核,对于优秀的科研成果提供后期资助,并给科研人员以奖励;允许科研工作失败,但对于少数光花钱但不做研究或应付了事的研究人员,应追缴科研经费。

  第六,允许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节,给科研经费的使用以一定的灵活性。一些科研项目(尤其是基础研究项目),周期较长,科研人员在设计项目及预算经费时,往往不能准确预见后来出现的新情况,应该允许科研人员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有合理调整经费使用的机会,例如在不突破经费总量的前提下,对各项经费的开支互相作适当调整。

  总之,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目的是出成果,出优秀成果。前提是要激发和保护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要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尊重其创造性劳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一定要适应科研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使科研人员能自由、自愿、自在地从事创造性活动。(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