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第一学历门槛不应成为选用人才障碍
周理松
//m.auribault.com2015-12-30来源: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将其作为衡量一个人专业基础、文化教养水平的一个依据,本无可非议,但如果唯学历论,甚至以是否名校学历看人、以第一学历取人,其选人用人的思维方式就有可能走向偏执,与人才的成长规律、个体差异等实际情况背道而驰。

  遗憾的是,近年来,在一些选人用人部门特别是高校用人单位,在招聘教师或引进专业人才过程中,对选用对象每一阶段的学历都看得至高无上,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乃至到博士后,非211、985院校毕业的,一概不取。尤其是对被称为基础学历的第一学历,只要不是从国内重点高校或海外名校毕业的,哪怕你综合素质再高、研究成果再多、实际工作能力再强,“非重点”的那张文凭,就始终犹如一片飘而不落的黄叶,罩着用人单位那些“权威人士”的双眼。一位法学博士,本科阶段就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在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获奖,博士毕业后在培训机构实习两年,成绩优秀,当他应聘对口专业院校当教师时,竟被断然拒之门外,唯一的理由是,其本科学历非211、985!一位从英语国家获得英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的归国人员,到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求职,因其本科非国内211、985,招聘单位宁可录取那些读、说、听、写综合能力明显不如他的国内211、985毕业生,因为他们要坚决维护第一学历从严要求的用人标准!

  录用人才不能没有学历的考量。在学历相同、业绩相当,而一时又难以准确评判出考察对象综合实力的情况下,适当考察一下他的第一学历,并非全然没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那些能够考入211、985学校,又在这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受过至少四年教育培训的学生,其学业功底,总体上可能优于其他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在人心浮躁、不确定性愈来愈多的当下,衡量任何事物都应当有一个令人放心接受的标准,衡量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尤其如此。但是,这个标准不能是孤立的、一成不变的;如果在第一学历上实行一票否决、一刀切死,选人用人者就会对考察对象的其他优势和强项视而不见,把第一学历的权重无限放大,其结果,既可能是优胜劣汰,也可能是劣胜优汰。唯第一学历是问的弊病还在于,衡量一个人专业水平的标准一成不变,把一个人的专业水平永远定格在211、985上;殊不知,这211和985本身就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它有可能发展得更好,也有可能变得不如那些同样也在发展变化的非211、985学校;况且,那些被认为是二流三流的非211、985学校,也不乏相对优势的专业学科,其专业水准和实力有可能超过211、985学校相同专业;无视这两点,以学校的整体办学条件论其所有学生成绩优劣,对于那些毕业于非211、985学校的优秀人才是否有失公平?

  公平、公正、合理的选人用人态度是,虽然重视学历,但决不会把第一学历的门槛筑成铜墙铁壁,成为人才进门的屏障。更科学更理性的做法是,综合考量被考察对象的综合素质,注重其实际能力,看重其已有的成果;关注个体差异,从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及其现实表现中预测其发展潜力;根据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对应聘人员和选用对象进行必要的考试、考察,让那些第一学历等硬件不一定很硬、但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可能不错的应聘者能有机会脱颖而出,为国家和用人单位选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人龚自珍近两百年前的急切呼唤,至今言犹在耳!(作者系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