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以工匠精神撑起高质量发展时代
范荣
//m.auribault.com 2017-11-01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今天我们呼唤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传统工匠技艺的传承,也绝不限于物质生产的过程,更是对一切职业精神的呼唤,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当今世界职业技能哪家强?最近有了新答案:中国!在刚刚闭幕的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参赛选手以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位列榜首。对这一傲人成绩,国内热烈关注,大家纷纷为这支平均年龄还不到21岁的年轻战队竖起大拇指;国外集中报道,对中国职业技能水平崛起激赞有加,甚至有西方媒体评价称“中国令西方工业相形见绌”。

  六年前,中国技术工人第一次走出国门,以一块焊接项目的银牌,将中国人的名字第一次书写在“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竞赛史册上。那时的国人,对这项世界大赛还不甚熟悉,对工匠精神及其价值的认识也不尽充分,说到在技能领域一争高下,潜意识中还是认为只有德国、日本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制造强国才能问鼎。而六年之后,中国不仅实现金牌“大丰收”,更在工业机械装调、数控铣、工业控制、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独占鳌头。六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但对于中国技能水平提升来说却是惊人一跃:从初出茅庐到摘得桂冠,再到“未来的标准将由中国人确定”,这样的突破与近些年我们对“工匠精神”的大力提倡息息相关,亦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生动体现。

  何谓工匠精神?简单说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就是把差不多的“将就”淬炼成一丝不苟的“讲究”。这种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发展历史中,一代代能工巧匠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传世佳作,亦一度引领着世界文明的脚步。在现代工业中,这种精神仍是我们干事创业的价值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工匠精神”成就了“两弹一星”等事业,我们的前辈们勒紧裤腰带,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底子上构建出完备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在商业大潮中中国人比学赶超,提出“质量就是生命”,一大批中国品牌靠着品质走向世界。今天,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踏上了建设世界制造强国的新征程,更加呼唤大国工匠,更加需要工匠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此番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的精彩亮相,既是时代呼唤的结果,更是国家行动的必然。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样的时代呼唤“工匠精神”。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多年,网络购物也打破了国境边界,中国产品和服务已经深深融入世界经济。在人力成本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下,中国不可能再打“价格战”,中国制造必然转型升级。也就是说,中国产品和服务要占领国际市场,必须以品质取胜。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生产出更多更高品质的产品,没有“工匠精神”的支撑就无从谈起。更要看到,工匠精神也蕴含着创新的时代要求:产品升级换代一方面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另一方面也在于把“匠心”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日俱增,对工匠精神本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美好,作为人们的一种心理向往,意味着产品品质要更优、服务要更贴心、功能要更个性等等。将此对接到生产生活中,则意味着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都要追求卓越,都要按照近乎严苛的技术标准和近乎挑剔的质量准绳,一丝不苟地赋予产品质量和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在诸多方面聚焦中国制造做大做精,明确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些高屋建瓴的举措,恰是用崇尚劳动、崇尚技能、崇尚创造的社会文化来扭转浮躁之风,构筑高质量发展时代的坚实底盘。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每个人的表现。今天我们呼唤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传统工匠技艺的传承,也绝不限于物质生产的过程,更是对一切职业精神的呼唤,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在本职岗位上精心钻研、精打细磨,在大国崛起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