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中国方案”让世界共赢共享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m.auribault.com 2017-04-21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编者的话】 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全面深入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在国际上引起热烈反响,受到各方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

  中国从人类共同发展的高度、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担当,高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开拓向前,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将对世界发展进步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厚文化渊源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共同体的美好愿望在各种文化中以不同的形式不绝于缕。今天,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既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又具有全新的实践基础和时代内涵,也是中国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贡献,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大国自信和历史担当。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诸多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几千年来,中国的文化典籍和政治实践中提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大同”“以和为贵”等政治信条,奉行“和而不同”“君子喻于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处世原则,坚守“仁者爱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情怀。中国2000多年的对外交往历史也证明,中国和世界相互交流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历史实践的产物

  人类在21世纪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新起点上不断开辟新的历史路径,新的实践催生新的理论,用以指导新的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建立在坚实的现实基础之上。

  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同时带来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连带效应。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成为一张覆盖全球纵横交错的大网。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也会给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

  国际力量消长要求全球治理更加合理。随着时代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多,国际社会要求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已经站在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上,需要深入参与全球化进程,为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共同应对安全、气候变化等领域的问题与挑战。在发展的同时,世界范围内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日显突出,气候变化、重大疾病等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单靠一国一方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消除贫困、共同发展是全人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遇到重大灾害更需要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转移”的发展模式已经很难走下去了,需要广大发展中国家增强合作,走新的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发展对国际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的发展曾经得到友好国家的帮助,中国在自己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后,又无私援助其他有需要的国家发展。中国在曾经强大的时候没有对外侵略扩张,即使今后强大了,仍然坚持和平发展,永不称霸,永不谋求势力范围。

 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诸多丰富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包含诸多超越旧观念旧思维的丰富内涵。

  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种文明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不同文明多元共生、包容共进,是人类应有的价值选择和共同归宿。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家园,各国有共同的责任和期望把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

  自由贸易带来了普遍的利益,经济一体化是不争的发展现实,在能源、粮食、海洋、网络、反恐怖、反腐败、重大传染病、气候变化等领域,中国和各国一起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不断寻求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冷战中,两大对抗阵营将人类置于危险边缘,深刻教训促使新的思考,新的国际关系模式塑造新的国际秩序。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首先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充分利用联合国机制和平台。其次要广泛打造伙伴关系,国际行为主体间应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习近平主席曾说过,每个国家都有发展权利,同时都应该在更加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过痛苦的反抗侵略和压迫的历史,深知和平的珍贵,一直在各种国际合作中寻求多方合作,避免国际战略误判,避免重蹈历史覆辙,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走和平共荣之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坚持平等公正。国家有大小、强弱、贫富,只有建立平等公正的基础,才能展开更充分的合作。国际大家庭经历过艰难曲折的斗争与合作,最终形成了诸多基本的国际规范。各国主权平等,还应当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权利与责任义务对等。只有如此,才会激发所有的创造性力量积极参与共同事务,加强合作,使世界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

  ——坚持开放交流。中国发展不搞关门主义、保护主义,实现开放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是一条基本经验。中国向世界各国敞开交流合作的大门,也希望其他国家抱着开放的心态,尽可能减少各种偏见和壁垒,以开放的心态,在协商对话中解决各种分歧,聚集各方智慧,创造各种新办法新机遇。中国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起亚投行等,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深化合作深度和广度,扩大经济增长点,使利益攸关各方在开放交流中各得其所。

  ——坚持包容互鉴。由于历史文化和自然禀赋等原因,世界发展还很不平衡,但都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各方应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人类文明就是在相互学习中不断跃进的。各国在包容互鉴中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是走向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坚持合作共赢。“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各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如果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G20杭州峰会聚焦全球经济治理等重大问题,通过《创新增长蓝图》,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宏观政策框架并制订了行动计划。

 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在世界格局大变动中,打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鲜明的旗帜,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设置共同议题。利用G20峰会、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交流平台,提出更多具有引领性前瞻性的议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汇集共识中促成更公正合理的行动规则,广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更多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增进共同利益。各国经贸关系已经密不可分,要更多更主动地走出去,参与国际大分工,牢牢地将各方利益捆绑在一起,实现利益分享与风险分担,使各方看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将各种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等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提供中国方案。今天世界上出现了诸多难题,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可以更多地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主持国际正义,争取更多朋友。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国际社会得到更平衡的发展。在一些新兴领域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定义行业规则,争取话语权。

  提供中国示范。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首先做好自身的事,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国际交往中珍视国际信誉,树立文明大国形象;在国际风云中增强战略定力,顺势而为,有效应对国际局势变化,多途径分步骤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强理论支撑。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研究,增强战略预见性,创新国际关系理论,加强理论宣传和传播,以先进理念吸引人心。在扩大人文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梦同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世界各国发展前景对接起来,不断提高中国的软实力,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各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执 笔:吴泽群)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