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亟须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要结合南宁市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更紧密的结合,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勇当广西“两个建成”排头兵 .
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科技的重大突破往往引发产业的重大变革。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从过去的2G到现在的4G,未来几年将进入5G时代,由此带来了移动通信产业及其相关产业链的深刻变革;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创新,造就了机器人这一新的产业,“机器换人”成为不可逆转的产业发展趋势;锂电池、充电桩等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新能源汽车性能更优、更加安全可靠,新能源产业正以爆发式速度增长。同样,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可以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实践表明,科技创新速度有多快,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就有多快;科技创新力度有多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就有多大。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脱颖而出,就一刻也离不开科技创新。
谁占领了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谁就能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我国一些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的先进经验对于南宁市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陕西省为例,“十二五”期间该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63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17项,2015年技术交易额721.7亿元、专利授权量3.34万件,相继被国家列为创新型省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陕西省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闪存芯片、汽车电池项目和年产1500万部手机生产线相继投产,国产大运和新一代新舟支线飞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国家级大数据中心正式运行。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陕西省已形成了完备的汽车制造、能源装备、信息技术、特种装备的研发与制造产业链;在3D打印领域,陕西省拥有的专利数占全国总量超过50%,确立了新兴产业的优势发展地位。随着重大核心科技项目的加快实施,陕西多点支撑、多元带动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为创新发展提供了绵绵不绝的动力。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我国已进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新常态,过去主要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驱动的发展模式出现了动力不足、质量不高、效益不好、不可持续等问题。对南宁市来说,实现新旧增长动力转换,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依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多年来,南宁市通过大力开发优势资源,逐渐形成了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铝深加工、生物医药等一批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但南宁市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资源利用率低,产业链短,缺乏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品市场的开拓和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打赢南宁市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增强科技创新动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
科技创新如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明确创新驱动的重点领域,推动重点产业的率先创新。以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为主攻方向,推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率先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鼓励前瞻性、共性关键性问题的应用基础性研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努力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梳理选择若干重点专业技术创新需求,集中力量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重点支持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逐步提高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整个产业构成中的比重,将其建设成为南宁市最具潜力的重要的支柱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将先进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及管理方式综合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检测和服务等生产全过程。重点加大食品、建材、电子信息、生态环保等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注重用信息化技术改造嫁接传统产业,推动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网络化、营销电子商务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加强科技创新的平台建设,集聚科技创新的优势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瞄准境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世界500强企业,重点支持科技型龙头企业引进设立重大研发机构。推进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实验室建设,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企业建设,培育一批电子信息、机械装备产业国家认可实验室、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进一步优化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布局、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充分释放重点实验室潜在科技资源,加强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和服务企业的能力。加强服务辅导,强化政策扶持,让各种创新资源向创新型企业集聚,培育形成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发挥其带动示范效应。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大力支持众创空间发展,鼓励各类科技园、科技孵化器加快与互联网融合创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载体。
完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强化对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宏观管理,加强对重大科技政策制定、重大科技计划实施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中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释放企业创新发展活力。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分类管理体制,明确不同科研院所职能定位和治理结构,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社会公益创新等不同科研活动加以区分,实行区别化的组织管理、资源配置、科学评价、用人制度。围绕区域性、行业性重大需求,有效整合优势科研资源,发展多元化投资、多样化模式、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在重点产业发展领域,鼓励科研院所联合高水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知名企业,以“民办官助”的形式引入社会资本创建具有独立法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或产业技术联盟,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资金和重点项目,形成“政产学研用”密切融合的新型科技创新载体。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夯实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在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科研创新平台和优势企事业单位等领域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建立“人才特区”为科研人员松绑放权,打造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高地。按照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原则,支持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重点推进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建设。针对现阶段高层次创新人才倾向于流向党政机关,而企业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人才十分匮乏的现状,制定完善区别对待的扶持政策,如采用股权激励机制等优惠政策,增强企业和科研院所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让他们“引得进、留得住、有动力、富起来”。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用于科技人员、研发团队及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奖励比例,更好地体现科研项目中创新性劳动的价值。激发创新思维,活跃学术气氛,努力形成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作者系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处处长)
王三运:将科技“盆景”打造为创新“风景” | 2014-03-11 |
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 2014-03-11 |
以互联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 2014-03-11 |
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 2014-03-11 |
转型升级是河北经济建设的主攻方向 | 2014-03-11 |
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促进产业持续升级 | 2014-03-11 |
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 | 2014-03-11 |
构建区域创新新格局 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 2014-03-11 |
把科技创新聚焦到产业转型升级上 | 2014-03-11 |
强化自主创新 引领转型升级 | 2014-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