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
王华彪 王英 刘蓓蓓
//m.auribault.com 2016-07-06 来源:河北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党的十八大指出,“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京津冀三地应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站在时代发展大局的高度,着力推进京津冀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

  文化产业互补互促。一是巧对接。着力京津冀“历史文化互补对接”“城乡文化对接”“文化生产线布局对接”,建造京津冀地区脉络缜密、清晰可见的文化产业系统,实现三地文化产业“内部重组,外部给养,区域合作,拓展提高”。二是建市场。实现三地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高效配置。目前,北京已形成规模化的都城文化旅游业,天津商业文化的特色比较明显,而河北山水生态资源丰富。所以,我省可依托自然生态环境,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以“休闲”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业,与京津形成“一站式”文化产业链。三是筑平台。搭建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推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文化项目齐引同育。一是下好联合办奥“一盘棋”。京冀两地应着眼携手办好2022年冬奥会,重新审视和宣传资源优势,建强现代传媒,广泛进行国际宣传,依托深厚历史文化资源,共同打造国际奥运体育品牌,发展文化体育产业。二是画好项目疏解“一张图”。三地要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做好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承接工作。津冀在各自创新发展的同时,要自觉置身于国家战略全局之下,主动承接北京教育、医疗、科研、养老、生态文明等功能疏解,尤其是我省要抓住机遇,打造京津冀重要的文化产业孵化和转化基地。

  文化人才对接对流。一是联合培养。创新文化人才培育机制,共同建设集剧目创作、艺术交流、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文化交流基地;通过支持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国际交流等方式,发掘一批懂文化、知经营、善管理、跨领域的文化高端人才。二是交流合作。建立京津冀地区文化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党政管理人员等挂职、交流机制;联合打造京津冀区域人才交流的共享平台,减少人才的单向流动。

  文化品牌共创共建。京津冀三地要做足资源、融合和创意三篇文章,整合、集聚自身优势资源和产业要素,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与第一、二、三产业融合;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共同评估体系,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三地文化生产要素市场联网,鼓励组建跨区域经营的现代文化企业,支持打造一批文化自有品牌,提升地区文化品牌影响力。三地传统文化资源和历史遗迹极为丰富,拥有大量的世界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充分整合三地文化资源,倾力打造京津冀地区的对外统一品牌,实现由品牌文化—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的递进发展。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