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我国四大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比较分析
黄茂兴 王珍珍
//m.auribault.com 2016-04-20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2015年4月,国务院分别批准福建、广东、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方案,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了2.0时代。比较分析四大自贸试验区在创新方面的努力,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四大自贸试验区的创新举措

  一是不断创新管理服务。我国四大自贸试验区坚持问题导向和企业需求导向,不断创新管理服务,实施以简政放权为核心内容的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公布政府各部门的权力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责任清单。2015年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构建了六项事中事后监管的制度举措,包括国家安全审查机制、反垄断工作机制、加强信用管理、建立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建立监管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等,探索通过减少审批材料、压缩审批时限、网上办理等方式进行简化优化,共计232项。天津自贸试验区实施了“一颗印章管审批”,企业设立、贸易服务、资质资格等审批事项全部纳入自贸区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效率提高75%.福建自贸试验区80%以上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已下放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实施,率先实现企业注册登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自2015年10月1日起,“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广东自贸试验区90%以上的外资项目实现了备案管理,企业注册登记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22个省直部门下放60项省一级管理权限,行政审批时间压缩了50%以上。

  二是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我国四大自贸试验区积极拓宽新型贸易业态,在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展示交易以及融资租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上海、广州、天津以及福州、平潭均获得跨境电商试点的资格,上海、天津获得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保税交易制度复制推广到其他三地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在融资租赁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15年12月,天津自贸试验区各类租赁公司达到1500多家,集聚效应明显。此外,各地自贸试验区积极提升航运服务能级,逐步推进以贸易便利化为中心的贸易监管方式的转变,率先实行了海关、检验检疫、边检和海事等部门的一站式查验平台,通关效率明显提升。其中,上海货物贸易实现了海关、安检和商检等17个部门的“单一窗口”联合办公;天津自贸试验区平均通关时间由原来的1-2天缩短到2个小时,节约70%的报关成本;福建自贸试验区在对台货物贸易方面,率先简化ECFA原产地证书提交手续、单方面采信台湾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认证结果和检测结果;广东自贸试验区海关平均通关效率提高50%以上,检验检疫查验率降低90%.

  三是投资管理模式更加科学。自2015年5月8日起,我国四大自贸试验区共用同一份负面清单,相比较之前的负面清单而言,进一步减少和取消了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投资领域进一步放开。自贸试验区中央层面投资核准事项减少了76%,境外投资项目核准除特殊情况外全部取消。自贸试验区虹吸效应显著,入驻企业大幅度攀升,截至2015年12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2.1万家,其中外资企业4000多家;天津自贸试验区新登记市场主体1.41万户,新设外资企业657家;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立企业4.3万家,其中外资企业2131家;至2016年2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19357户,同比增长4.2倍;注册资本3483.07亿元,同比增长6.73倍。

  四是在金融领域实现了一系列开放创新。天津、福建和广东自贸试验区立足复制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的经验,出台了一系列金融创新政策,逐步推出各类投融资便利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改革措施,金融领域开放创新逐步扩大。天津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体系建设、金融机构体系建设、金融业务创新以及金融生态环境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15年底,各类金融机构超过110家,实现境外放款2.8亿美元,为企业节约成本约1500万美元,同时国务院进一步明确融资租赁作为天津自贸试验区金改的重点;2015年7月,福建自贸试验区启动了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试点,进一步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广东自贸试验区集聚各类金融和类金融企业超2万家,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226.34亿元。2015年1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天津)、中国(福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金融改革举措,逐步完善顶层设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又迈出了新步伐,截至2015年底,共设有21家法人银行、99家分行、13家专营机构和301家支行级网点,此外还有27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和4家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改革和服务科创中心成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特色。

创新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差异化功能定位。尽管我国四大自贸试验区在建设过程中结合了各自的区位优势,各具特色地提出了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对接思路,如上海自贸试验区突出强调了“四个中心”的建设以及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需要,天津自贸试验区突出强调了对接京津冀一体化,福建自贸试验区突出强调了对台交流合作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则突出强调了粤港澳一体化和带动泛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功能定位。但四地自贸试验区在主要任务设计、产业发展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同质化竞争,尤其是在吸引外资企业方面实际上存在着各种力量方面的“权衡”和“比拼”。从服务国家战略定位的角度来看,四地自贸试验区一定要差异化功能定位,共同服务于中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需要,更多强调彼此之间的协调发展,打造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要协调各方共同推进。我国四大自贸试验区均是在原有的保税区、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综合实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发展条件和一系列优惠措施,在建设过程中也出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但如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提高效能、优化服务;如何调动多个相关职能部门互动、联动,共同推进创新发展;尤其是如何理顺自贸试验区新政策与原有政策之间的关系,协调解决好政策调整带来的难题等,需要引起重视,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实现整体推进。

  要强化政策的落地实施。四大自贸试验区都存在部分创新举措的提出仅停留在政策设计的层面上,并没有很好地根植于当地企业的需求,企业在对部分政策的落实、流程等方面了解知之甚少,甚至在碰到一些具体问题时不懂得找哪个部门来解决的情况。因此,需要加强对新出台的创新政策的解读,特别是需要加强引入专业人士来帮助解读、推广,让更多的民众、企业家了解并加以应用。同时,各部门要持续跟进,及时加以研判和评估分析,必要时也需要对政策实施进行纠偏,以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

如何持续推进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

  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联动。一是主动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借助国务院建立的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功能,帮助协调解决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跨部门、跨地区的重大问题。二是加强四地自贸试验区之间、自贸试验区内各个片区之间的协作,通过研讨会、工作沙龙等形式,破解难题,深化合作,实现各个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差异化联动发展,共创“1+1+1>3”模式。三是加强四地自贸试验区中省直部门间的沟通联动,提高政府政策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度,提高政策落实效率。四是加强高校、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政策前瞻、资政服务功能。

  加大产业深度融合对接。一是有序推进自贸试验区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升级,引进完整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体系,提升产业发展的活力。二是促进自贸试验区区内区外产业联动发展,根据产业功能布局的原则,可以考虑将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分为自贸试验区核心区域、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域以及自贸试验区功能辐射区域三个层面,加强各个区域层面的对接与联动,将创新举措由区内惠及到区外,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经验的复制和推广。

  加大国内外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加大力度引进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所急需的金融、管理、航运、物流等相关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引导自贸区企业用好用活人才政策,以多样化的形式吸纳人才。加大四地自贸试验区中高等院校、高职和中职院校开设与自贸试验区建设所需的相关专业和课程。做好人才引进过程中的后方保障工作,使得人才能够“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务实高效的政务平台,整合行政审批平台、便民服务平台,推进行政审批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完善贸易平台建设,促进平台功能在进出口环节、运输、仓储、加工等流程的全面延伸覆盖,增强平台界面的用户体验感,提高售后服务保障能力。加强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实现统一监管、统一申报、统一结算、统一退税等一站式服务模式。

  (黄茂兴、王珍珍,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