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安徽农村经济发展现已进入新常态,表现有:粮价已近“天花板”,农产品成本“地板”在攀升;粮食产量连续13年增长,但农村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安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由2011年的17.9%逐年减少到2015年的9.1%;2013年首次出现农民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低于工资性收入42元,这一走势仍在持续;农产品加工值由2013年的增长25.1%下降到2015年的9.3%;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持续逆差,粮食价格连续6年大幅高于国际市场。这表明,农村经济出现了结构失衡、效益下滑、农民增产不增收,趋势向低;同时对土地掠夺性经营,出现耕地质量下降,耕地规模缩小的态势;农业面临参与国际竞争与维护国内市场的双重压力。农村结构性矛盾已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随着市场供需矛盾发生变化,农村经济需要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加法和减法,充分利用制度和创新的动能,打造新产业、新业态。要发掘农村经济增长新动力源,实现劳动、土地、资本、制度、科技五要素重组综合发力,以供给侧改革攻坚克难,在提升传统需求的同时着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使农村经济充满生机活力。当前,应把握以下着力点:
1.优化农民就业结构。土地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这一制度长久不变已是法律规定。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将长期凸显,在新常态下可在三个方面着力化解:一是农村土地实行规模经营,让流转出土地的农户体面、受益、情愿地离开土地,承包土地的农户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培育行之有效、富有活力的新型经营方式;二是推进三产融合,将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融为一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三是进城农民市民化,让进城农民共享市民待遇和利益均等分配。
2.为农村土地制度注入活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需加强制度建设,打好基础,注入活力。当前重点有三:一是打牢家庭承包经营的制度基础,其基础性工作是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要借鉴成功的试点和已开展实践的经验,稳妥有序积极推进;二是加强法制建设,基于已出台的法律法规与农村经济现实存有距离,如《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关于承包期30年不变的表述与长期不变需进一步予以界定,从维护农民权益出发急需加以修订;三是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现在需要体现经营权的有效实现,成为生产要素,赋予物权的权能,保障经营权的权益。
3.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传统产业要打造升级版:在种植业,粮食生产要在品种、结构、质量上提档升级,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具备条件的地方可稳妥开展休耕轮作试点,科学发展大棚温室种植,向蔬菜、花卉、园艺等工厂化多功能拓展。在畜牧业,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扩大规模,开拓市场,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产品大步跨入国际市场。在水产业,充分利用安徽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提升水产养殖向精养延伸,与休闲渔业、家庭景观等融合。
4.培育新业态、新产业。一是培育新型产业,在传统农业基础和区位条件上,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民间文化、田园教育、户外运动、农家餐饮等融为一体,创新供给,丰富人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创建新型业态,如石台县天方茶业公司将承包的茶园以万元1亩价格租给上海、北京等城市居民,签订租赁合同,不仅产业有稳定收入,还推动三次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文化的交流与深度合作。三是延伸产业链,如蚕桑产业在延伸产业链、发挥多功能上展现出老产业新业态;桐城的养蚕户承包100多亩桑园,利用废弃桑枝生产的食用菌品质高、口感好,产品畅销,其收入与养蚕收入相当;肥西县更新桑树品种,派生出的优质桑果深受市民欢迎;和县台商利用新鲜桑果加工成桑果汁,提升了附加值。如是等等,值得总结推广。
5.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安徽农业国际合作空间大、潜力大,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开拓和深化。一是发挥合作平台的支撑作用,如安徽与津巴布韦签订开发50万公顷耕地合作经营,与以色列农业部、泰国正大集团签订了合作意向,需在此基础上延伸拓展。二是构建合作联盟抱团走出去,如安徽农垦集团牵头成立已有40多家成员的“皖企赴津巴布韦农业合作开发联盟”,降低了企业风险和成本;安徽朗坤集团牵手12家企业成立 “皖以农业合作联盟”,促进安徽与以色列深入合作。三是发挥合肥农交会的窗口作用,利用农交会平台邀请跨国企业参展洽谈、交流合作,发挥会展经济的窗口效应。四是发挥国际合作重点区域特色作用,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互补优势,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快务实合作,如在“一带一路”国家重点开展水稻、瓜莱育繁推一体化经营、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粮食精深加工等;在非洲国家重点从事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农产品贸易,带动农机、农资、农用建筑等上下游产业;在欧美国家重点从事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国际品牌创建;在南美国家重点从事粮食精深加工、作物品种培育。
6.加快美好乡村建设。一是编制好美好乡村规划,彰显区域特色、乡村特色、现代特色、节俭特色;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把乡村交通、文化、医疗、网络、教育、环保等建设纳入城乡统筹,加快补短板,缩小城乡差距;三是创新资源利用,将生活垃圾、人畜粪便通过科技创新转化为沼气、有机肥,充分利用潜在资源。将美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有机结合,让农民积极参与,创新业态,增加收入、丰富生活;四是坚持共享发展、精准扶贫,把贫困地区的乡村建设放到重要位置,统筹规划,加大扶持,加快建设,使当地群众共享改革成果。(作者单位:安徽省农委)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战略 | 2010-12-06 |
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 加快培育形成新供... | 2010-12-06 |
供给侧改革应把握好五大关系 | 2010-12-06 |
内蒙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 2010-12-06 |
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010-12-06 |
从供给侧发力持续扩大我省消费需求 | 2010-12-06 |
以供给侧改革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 2010-12-06 |
科学认识经济新常态下的速度变化 | 2010-12-06 |
对供给侧改革的多维思考 | 2010-12-06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 | 201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