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找准新定位 力争新作为
本报评论员
//m.auribault.com2015-02-17来源:中国质量报
分享到:更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质量成为经济发展目标和内生动力。质检总局明确提出,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提升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成效。怎样才能主动适应“新常态”?认清当前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找准自身新定位,至为关键。

  “新常态”的提出,意味着经济发展除了速度外,质量更加重要;意味着要通过摆脱“旧常态”,实现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加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常态”是一把认识质量工作的钥匙,也对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有大局意识,把质量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联系起来,把质量监督工作与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联系起来。有了这样一个定位,质量监督工作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仅仅强调质量工作重要是没用的,关键是要看怎样做。就质量监督而言,“新常态”下做好工作的前提,是必须明确一个新方向。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三个转变”,事实上是从战略层面提出了质量工作的目标方向;而去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中国质量大会上强调要构建“放、管、治”的质量提升工作格局,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则是从方法论角度指明了质量目标的实现手段。因此,质检系统一定要把准中央确定的质量工作新方向,以“三个转变”为指引,以质量效益、质量安全、质量提升为着力点,努力在放活、善管、共治上下功夫,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迈向质量时代。

  有了方向目标,接下来就需要有驱动力推动向目标前进。做好质量工作,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改革创新是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驱动力,也是推动质量监督事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现在质检系统正在按照中央要求全面推进质检体制机制改革,这是质检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质检现实形势的迫切需要。而改革要收到成效,就必须既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不断开拓质监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又加快自身职能转变、体制机制创新,把产品质量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既关注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新产品,又注重研究质量发展新趋势、新规律,用前瞻意识和主动作为精神提升改革敏锐度,使质量监督工作成为经济发展质量的监测站和晴雨表。

  当然,任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质检体制变化和机构改革也会面临新挑战。以什么样的心态迎接挑战,正是判断质量监督工作定位准确与否的重要指标。当前,质监体制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分级管理与机构整合叠加交织,质监系统正处在业务改革、机构整合、职能调整与流程再造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

  面对新形势,如何做到产品质量监督系统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监管不软,是质检系统都要直面的现实。要注意掌握基层情况,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和业务指导。要防止在体制变化和机构改革中,质量监督职能被削弱,努力保持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规范统一,使各项工作任务部署到基层、落实到基层,确保产品质量监督职能履职到位。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