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m.auribault.com 2017-11-15 来源:学习时报
分享到: 更多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既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不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五年,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的五年。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正在成为人民群众享受得到的生态福利。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环境状况得到改善,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非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不可,不然不仅生态环境恶化的总态势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而且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努力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体人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绿色发展。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加快污染防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国土绿化工作,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努力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