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真懂真信 自觉坚定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蓝蔚青
//m.auribault.com 2016-05-31 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高屋建瓴,深刻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系统阐述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讲话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理论视野,强烈的时代气息,严谨的科学论证,针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作出了许多精辟的论断,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特征。讲话直面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深刻论述了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及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问题,对于坚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正确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科学真理,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又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理论,它“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它“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已经被近2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所证明。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即使在马克思主义并未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也被思想界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它发挥指导作用的途径不是靠外部的强制,而是靠内心的认同和自觉的需求。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马克思、恩格斯都是毫无权势的政治流亡者。即使在力量弱小的各国工人政党中,他们也没有担任任何领导职务。他们的学说一开始只是欧洲诸多社会主义学说中的一种,布朗基主义、工联主义、普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等都曾经比马克思主义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经过几十年欧洲工人运动大浪淘沙,各国工人政党的领袖纷纷向马克思、恩格斯请教,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他们的著作一版再版,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近代中国由于落后挨打,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马克思主义起初只是传入中国的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学说中的一种,还一再被斥为“不适合中国国情”,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遭到反动政权的“文化围剿”。但经过实践中的比较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中国化,愈来愈多的决心改造社会、振兴中华的先进知识分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所折服,纷纷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毋庸讳言,现在确实有一些同行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重视不够,甚至不以为然,有的还对马克思主义颇有微词。其重要原因在于对马克思主义一知半解,并不真懂,有的则是受了一些不懂装懂的人的误导,把党八股当成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从认同到真懂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确实也走过曲折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照抄照搬具体结论,贴标签,不可能真懂。拉大旗作虎皮,把“研究马克思主义”当成谋取个人名利地位的手段,把理论信仰变成职业需要,更不是真懂真信。况且大多数同志是通过二手、三手材料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接触的是“被解读”的马克思主义。由于解读者的水平参差不齐,难免存在一些误解、曲解、教条式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解放、拨乱反正,就是根据实践的检验结果,逐步做到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新的实践中创造性地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自觉学习,改善方法,端正学风文风,力求真懂,使真信水到渠成。

  要真懂就需要下苦功夫读原著,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代表性著作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著作,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当下的现实情况进行深入思考,理解和把握贯穿这些原著之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笔者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的研究者,从就学期间学习党中央规定的六本马列经典著作到读选集、浏览全集,再到工作中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系列著作,从中深深感受到真理的力量,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世界和中国各种社会现象的解释力,由衷地体会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当今中国的探索性实践对立起来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有的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读几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发表意见,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有悖于科学精神。”这确是切中时弊的批评。我们不论从事什么学科、什么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都需要通过读原著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到真懂真信。这样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把握发展的规律,避免探索的迷茫,摘取科学的成果。

  真懂一定要与中国实践、当地实践相结合,把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并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一讲话中所倡导的态度和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导向,坚持实事求是,在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水平,逐步抓住精髓,掌握真谛,融会贯通,取得富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成果,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为发展具有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贡献,为当代中国伟大的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学术支撑。

  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决不是排斥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广泛介绍了古今中外一大批文化和思想大家及其代表作并给予科学的评价,指出没有十八、十九世纪欧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他要求我们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和世界所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的资源,既反对盲目崇拜,生搬硬套,也反对盲目排斥,刻舟求剑,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他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还明确要求“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聚焦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这种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充分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价值自信和文化自信,体现了泱泱大国的恢宏气度和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时代特征,为我们排除各种干扰,把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密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指明了方向。(作者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