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发展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定力
本报评论员
//m.auribault.com 2016-04-07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在短短9天时间内,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植树、两次提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次是4月5日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一次是3月28日访问捷克时种下银杏树苗。这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植树的重要意义,不仅是对国内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国际关系发展;更加深刻认识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精神的可贵,既是对美丽中国建设,也是对中外友好交往。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四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充分说明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发展林业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从未像今天这般紧迫,绿色发展理念也从未像今天这般重要。而义务植树是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全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明确信号。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同时还要身体力行在全社会宣传新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抓牢抓实,让大地山川绿起来,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美起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和植树的涵义早已超越本身,被时代赋予了更深厚的内容。在国际舞台上,当中捷两国元首共同种下那株来自中国的银杏树苗时,既是因为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也是寓意中捷友好绵长久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希望两国始终从战略高度、以长远眼光看待和把握双边关系发展大局,让中捷关系和两国传统友谊像我们共同浇灌的这株树苗一样,不断茁壮成长。”确实如此,国际关系就如同共同种下的树苗,代表着友谊、合作、希望。今天种下树苗,只是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只是两国友好关系发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两国要经常共同浇灌、施肥、修剪,保证有一天树苗能长成参天大树,而不是枯死或折断。树木生长是这样,中外友好交往亦是如此。

  相比植树本身,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精神更值得重视。这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把目光放长远,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实事求是地说,这种精神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导干部身上是欠缺的。就拿新发展理念来说,现在仍有少数地方“唯GDP是从”,仍然执拗于传统发展模式,不积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不重视环境保护、脱贫攻坚。新发展理念是关乎发展全局的一场重大变革,是立足长远突破中国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然而,总有一部分人抱着急功近利思维,只愿意“自己栽树、自己乘凉”,缺少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传递的也是“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对外交往过程中,有许多工作都属于打基础的“栽树”性质,目的是让后人收获果实来“乘凉”。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些工作通常都属于“潜绩”,而非“显绩”,很容易被忽略。但恰恰是这些“潜绩”,对长远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同时也需要付出更多心血去精心呵护、潜心作为。倘若没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发展定力,没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思想境界,没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思维方式,我们的发展到头来只能是片面发展、功利发展,有朝一日也终会失去发展动力、社会活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会渐行渐远。因此,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精神,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千古风流在担当,万里功名须躬行。”无论是生态文明建设,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战略定力。我们要勇敢地、主动地、自觉地担负起打基础的重任,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用千万人的艰苦奋斗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