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为官担当是天职
朱中仕
//m.auribault.com 2016-04-06 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勇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风貌和品质。担当就是双肩担道义,两手当职责。为官担当更有其内在学理和特别意涵。这要从人类社会权力岗位的起源说起。

  人类始祖原初生息于莽荒中,周旋于动物界,拥有完全的自由裁量权,整天盘算的就是如何生存繁衍。这得靠众人合力,即发挥类的作用才行,逐渐地由类而群进而有了氏族,并“寻找出一种结合方式,使它能以共同的力量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卢梭《社会契约论》)

  有了行为规则(结合方式),人类便跨入了社会的门槛。这样,个人就得放弃部分自然权力,并委托给某人或某些人而形成公共权力,由他(们)集中大家的意志行事。受托人就是权力人,其位置就是权力岗位。显然,权力岗位是人类社会因需而设的;权力人是社会成员之一,具有自然人格,同时代表着大伙说话做事,因此又具有虚拟人格。

  正因为这种双重人格叠加,我国自古就对从政为官提出了非同一般的德行标准和担当要求。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儒家学说,本质上就是倡导世人各按其分、各尽其责的担当箴言,尤其是《论语·为政第二》之“为政以德”铺开了政治哲学的篇章:“政者,正也”:“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在职不倦怠,行政以忠诚):“临之以庄,则敬”(严肃对待百姓则赢得尊敬)……衍生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从政文化,涌现出灿若群星的能臣干吏,用铁肩担起该当之责。

  毋庸讳言,目前为官而避事不担当、在岗怠责不作为者大有人在,甚或一些人视党纪国法为无物,看规范守则为儿戏,担没该当,为不该为。其根源是权力岗位上双重人格倒错所致:用超强禀赋的虚拟人格挤占或替代其有限禀赋的自然人格,自我恶性膨胀,或丢了岗位担当,或做了破底越线之事,给党、社会和自己都带来了损害。

  2013年11月27日,习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考察时,给当地的县委书记们念了康熙十九年(1680年)河南省内乡县令高以永撰写的为官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耻,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不仅道出了正确为官理念及担当之重要,亦警示为官切忌混淆双重人格。事实上,担当是为官之最要,不担当既有违人类社会权力岗位设置的初衷,更有悖党的性质宗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60多次强调担当。那么,为官该担以何当呢?

  担党性宗旨。作为中华民族先锋队和民族复兴伟业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其组织的性质体现、功能发挥、目标实现,都靠每个组织成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尽责担当引领。在百姓眼里,身边的官是啥样子,党就是啥样子;身边的官在做什么,党就在做什么。所以说,为政定须时时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要思事事皆党性宗旨所关。

  担尽责创新。一是殚精守职。在位谋政是共产党人从政为官应有的昂扬风貌和担当精神,自觉地将个人得失穷通置于民族复兴伟业之下。《后汉书·袁安传》载:袁安“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既为官就当如此。二是夙夜在公。《论语》载:“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换成白话,就是孔子在应答子路问政时说,为官先带头,大家共努力,要再多说一点,就是为官做事不能懈怠。三是创新开拓。创新才算真谋政,开拓方显勇担当。“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转型升级……样样工作都需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狮子般韧劲猛劲去创造性组织实施。

  担公平正义。最大公正就是秉公用权,还原权力的本来意义,使权力所指代表公众意愿,权力所能造福社会群众。万勿公权私用。公正还突出地表现在用人上。《论语·为政第二》载:“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就是说,用正直之人而弃邪曲者,百姓才心服;反之,则不服。其实,对党的事业危害最大的恐怕就是用人问题上的逆淘汰。

  担君子风骨。一是“君子欲志”,志存于远,存于治下业兴,存于民族复兴;二是“士志于道”,志于为人民服务、担所该当之道,志于“士不饮盗泉之水,廉不受嗟来之食”之道;三是“君子以文会友”,置于正友之中、置于诤友之中、置于多闻人之中,使自己奋厉生、寡失德、不孤陋,为更好地履职担当铆足底蕴,养足仁性。

  担当是世间人之为人的条件,担当更应是为官义不容辞的天职。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