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共享应是“全面的”共享
——践行新发展理念②
刘烨
//m.auribault.com 2016-03-21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这段话,阐明了共享发展的价值指向、重大意义。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必须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找到可操作的治理手段,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以什么样的路径实现共享,不仅影响全面小康的完成质量,也关乎社会整体的和谐程度。

  共享发展,需要推进并实现社会分配正义。没有经济上的共享做“后盾”,其它层面的共享难以落实,无法兑现。一方面,应该继续做大中国经济的“蛋糕”,否则共享就成了“无米之炊”。更重要是做好分配,毕竟,如何分配社会财富历来是区别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尺度。从“共同富裕”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再到“一个都不能掉队”,要求越来越具体,也更指向治理能力。这就需要引导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秩序,体现分配公平。而落实这些要求,也需要久久为功,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

  共享发展,需要推进并实现发展机会公平。十八大提出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正是为了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无论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还是户籍、生育制度的重大调整,都体现了党和政府维护社会公平、保证人人平等的决心。在利益分化、诉求多样的现实下,继续加强顶层设计、锐意推进改革,才能真正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才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共享发展,需要推进并实现文化服务均衡。文化与经济、政治不同,本身具有共享性,其内在的渗透性、扩散性、传递性、继承性和习得性,决定了文化会被一个群体、一个社会乃至全人类所共享。实现文化共享,理应从文化服务、文化产品的供给均等化两方面发力,这是“共享”理念的持久红利所在。一方面,积极改变文化服务质量低、文化服务不均衡的局面,促进文化服务在城乡之间的均衡分配;另一方面,生产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用制度和激励机制引导创作者,打造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分配正义,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求;机会公平,是为了激发人的内在发展潜能;文化服务,是为了陶冶人的优良精神品质。从各个方面共同发力,才能实现“全面的”共享。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