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回答的时代性课题
韩庆祥
//m.auribault.com 2016-01-11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战略基础——强大动力——法治保障——领导主体”,构成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逻辑结构和系统——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回答的时代性课题

供图:于刚

阅读提示:当今中国整体转型升级的基本特征

  当今中国整体转型升级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

  ●在价值理念上,由过去一些地方在具体实践中以物为本走向基于共创共享的以人民为中心。

  ●在奋斗目标上,由实现“总体小康”走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生产力上,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走向“创新驱动”;在生产关系上,由“收入差距过大”走向“分配正义”和“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在改革上,由基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向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外交上,由“回应问题导向”走向“提升国际话语权导向”;在国际地位上,由“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

  ●在治国理政方略上,由相对“摸着石头过河”走向也注重顶层设计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所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要回答的“时代性课题”究竟是什么?根据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根据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及其历史新阶段的本质特征,这一时代性课题可概括为:在中国整体转型升级中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如何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治国理政的目标问题;如何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总体方略和行动纲领问题。分析研究这一基本问题或时代性课题,是全面准确深入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及其精髓、核心的基础、前提和关键,是学习把握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性课题

  党的十三大提出中国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五大提出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新“三步走”战略:第一个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个10年,达到富裕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以往“三步走”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时刻牢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历史使命和总任务。

  我体会,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哲学基础主要是“战略辩证法”。战略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强调从根本、全局、长远上把握各种本质关系,并制定战略、策略。这种思维方式与辩证法有着本质的天然联系。新一届党中央既注重从战略上治国理政,又注重运用辩证思维来处理治国理政中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这种战略辩证法在治国理政中的根本体现,就是确定好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这种战略目标,既包括新一届党中央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包括未来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意味着新一届党中央已肩负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

  其实,十八大报告已经明确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新一届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和思考中进一步找到了实现这一重大历史使命或总任务的根本路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一战略布局,实质上就是要回答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问题,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导、行动指南和总体方略。

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及其历史新阶段的本质特征

  从国内总体来讲,历史发展新阶段的本质特征可概括为:当今中国正处在整体转型升级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这种整体转型升级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在价值理念上,由过去一些地方在具体实践中以物为本走向现在基于共创共享的以人民为中心;在奋斗目标上,由实现“总体小康”走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生产力上,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走向“创新驱动”;在生产关系上,由“收入差距过大”走向“分配正义”和“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在意识形态上,由以打破思想僵化、解放思想为导向走向以解决思想分化、认同危机和寻求最大公约数为导向;在改革上,由基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向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外交上,由“回应问题导向”走向“提升国际话语权导向”;在国际地位上,由“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在治国理政方略上,由相对“摸着石头过河”走向也注重顶层设计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述整体转型升级的现实逻辑,集中表达和体现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从国际角度讲,历史发展新阶段的本质特征可概括为:民族复兴—力量博弈—围堵打压。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意味着我国正在由大国向强国转型升级,正在靠近世界舞台中心,接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目标,且具有实现这一目标的能力。当新兴大国的实力日趋靠近既成大国的时候,既成大国往往会对新兴大国产生警惕。在新兴大国与既成大国博弈的过程中,因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等原因,难免会有不同程度上的冲突,这种冲突往往会以围堵打压的方式出现。近年来,这种围堵打压时常发生,如围绕钓鱼岛和南海问题、贸易问题、资源问题、民族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等,中国常常遭到西方某些国家的围堵打压。破解力量博弈和围堵打压的根本方法,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成为强国。

从“目标”与“手段”两个维度来把握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

  我们可从“目标”与“手段”两个维度来把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

  从目标维度看,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问题。他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就率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了《复兴之路》,随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多次集中讲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充分表明:在党的奋斗目标上,习近平总书记最为关注的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从手段维度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这就回答了怎样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反映了新一届党中央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考和顶层设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放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框架中来理解: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总体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战略基础,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主体。“战略基础—强大动力—法治保障—领导主体”,构成实现我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逻辑结构和系统。“五大发展理念”关乎我国发展全局,是发展全局上的整体转型升级,是新时期我国发展的2.0版:“创新”意味着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协调”意味着由发展的不协调向全面协调发展转型升级:“绿色”意味着由污染自然环境式的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开放”意味着由低级开放(如单向式开放等)向高级开放(如参与全球治理、合作共赢、和平发展、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转型升级:“共享”意味着由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发展向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具有获得感的发展转型升级。(作者为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