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为什么创新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何以如此重要?原因就在于创新既涉及发展又涉及改革,是一个内涵深刻、覆盖广泛的重大理念,历史的启示和现实的需要都充分说明了它的特殊重要性。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按照《建议》所指出的“坚持深化改革”的原则,以改革促创新,以改革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建议》的要求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显而易见,贯彻落实《建议》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和坚持创新的重要论述,直接关系到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攸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其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为什么创新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何以如此重要?原因就在于创新既涉及发展又涉及改革,是一个内涵深刻、覆盖广泛的重大理念,历史的启示和现实的需要都充分说明了它的特殊重要性。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按照《建议》所指出的“坚持深化改革”的原则,以改革促创新,以改革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建议》的要求落到实处。
A
历史的启示
在新时期,提到改革,自然就想到创新,改革创新并联并用,已成为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组词。其实,这个频频使用的通常语词,反映的恰恰是现实中的重大而生动的联系和关系。新时期我们所从事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本身就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事业,同时也有力地激发和推进了各方面的创新发展。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也是破除不合时宜的旧体制、旧机制,革除弊端,创立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的新体制、新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就是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就是创新发展。由此可见,创新发展是改革的本质属性、内在品格和根本特征。
我们走过了30 多年的改革历程,自改革起步始,创新就始终伴随着改革,改革深入发展,创新也步步走向纵深;改革领域不断拓展,创新也随之不断拓展领域。改革成果也就是创新成果,改革成果越多,意味着创新成果也就越多。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可以说实质就是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通过改革创新,我们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由此带来充满生机活力的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的国企改革,从经济领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政治领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到文化领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再到社会领域、生态环保领域、党的建设领域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举措,既是深化改革,也是创新发展;既是实践创新,也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
改革的硕果累累,举世瞩目,改革带来和推进的创新成果同样有目共睹,这在创新发展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改革推动创新,创新带动发展,这一改革创新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见,一目了然。我们走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既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也是创新发展的伟大成果。正因为如此,我们深深认识和感悟到改革开放的巨大伟力,也深深认识和感悟到创新发展的巨大伟力。这一历史的成功经验、历史的深刻启示,使我们深刻领会到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价值和关键作用,也深刻领会到改革对于创新的巨大作用。
为什么改革可以释放出如此巨大的创新力量?原因就在于改革不仅本身具有创新意义,而且从体制机制上破除创新阻力,为创新发展铺平道路、提供保障,因而是根本性、动力性的创新。任何领域的运行都有个体制机制问题,如果不解决好体制机制问题,不破除阻碍前进发展的旧体制、旧机制,不建立促进推动前进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那么创新发展是无从谈起的。
改革创新的历史足以说明了这点。在改革创新实践基础上我们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推动和带来科技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创新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同样推动和带来文化领域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创新发展。这充分说明,改革创新不同于一般创新,对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都具有基础性、支撑性的重要作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创新。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窥见一斑。
B
现实的需要
除了历史原因以外,现实需要也使得创新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利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际国内环境、条件、任务、要求发生新的变化,创新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
从国际上看,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仍很疲软,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另一方面全球科技和产业革命势不可挡,不少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加大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和研发创新,抢占发展的制高点,科技、人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外部环境的挑战和风险加大。
从国内来看,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坐标方位上,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7800美元左右,处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进程中,必然面对经济体制、发展模式、增长动力、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一系列的转型升级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自然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消极腐败现象多发等。
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决定了我们不能再走粗放型的发展老路,必须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来引领新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建议》的说明中所指出的:“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建议》把“创新”列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依靠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从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赢得“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
C
深化改革创新
在新常态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全面创新发展?答案很清楚,这就是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为动力,在深化改革中“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建议》指出:“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是千真万确的。发展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历来都是改革创新面对的难点、重点问题。“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改革创新,必须针对发展中难点、重点问题而展开。
当前,应该说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和要求发生了新的变化,改革创新的环境、条件、任务和要求也同样发生了新的变化。虽然改革的方向、性质和基本任务没有变,但随着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不同发展阶段的改革遇到的重点问题也是不尽相同的。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变、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一些旧的问题解决了,但发展之后又产生了新的问题。现在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很多矛盾和问题,可以说是在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是发展中、前进中的问题,集中在上层建筑中的行政管理领域、民生领域和社会管理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较多,涉险滩、啃硬骨头的改革创新任务较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建议》说明中指出:“‘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从这点出发,《建议》对“十三五”时期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民生领域和社会管理领域的改革和建设都有不少的阐述。
我们必须按照《建议》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化国企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大力推进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食品、环保等领域的改革创新,解决好脱贫、解困、缩小地区差异等问题,解决好群众反映突出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食品、环保等民生问题;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解决执法司法中的问题,搞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维护和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总之,按照《建议》要求,“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推进协调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建设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进开放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推进共享发展,为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和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作者系《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 2010-12-15 |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 | 2010-12-15 |
抓好“五环节”全面深化改革 | 2010-12-15 |
着力探索推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 | 2010-12-15 |
着力探索推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 | 2010-12-15 |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 2010-12-15 |
改革,关键之年要有关键之为 | 2010-12-15 |
争当改革促进派 | 2010-12-15 |
抓住全面创新的牛鼻子 | 2010-12-15 |
用全面改革促推全面发展 | 2010-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