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那泥里包着的可是钢铁
邓佑标
//m.auribault.com 2016-08-17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更多

  过草地的那些日子,红军整天跋涉在软沓沓、水渍渍的泥沼里,官兵浑身上下都是泥。毛泽东打趣地说:“别看他们外表像个泥人,那泥里包着的可是钢铁。”

  长征途中,险难的考验不停,死亡的威胁不止。强渡大渡河,17勇士冒着弹雨战胜惊涛骇浪、冲过重重火网,硬是在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打开缺口;穿越松茂地区,红军克服高山寒荒、缺衣少食等困难,硬是把敌人眼中的“绝路”走成“生路”;翻越雪山,红二、六军团指战员多是江南人,他们穿着草鞋和短裤,硬是征服了一座座雪皑皑的山峰。敌强我弱、险境重重,频入禁区、战天斗地,若非志坚如钢,革命的铁流岂能滚滚向前?

  爱因斯坦说:“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红军没有异于常人的体魄,甚至缺乏弹药装备、时常忍饥挨饿,之所以能到达陕北,凭的就是那么一股子精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敢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攻坚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红军就是千锤百炼不怕难的钢铁汉,任何艰难险阻都能突破,任何暗礁险滩都能闯过。

  任何伟大的传奇都曾遭遇强大的对手和敌人。英国传教士勃沙特曾在贵州境内路遇红军,那时的红军历经磨难,人员伤亡、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而蒋介石的麾下则兵强马壮、良将无数、装备精良。红军的钢铁特质,就在坚硬的磨刀石上砥砺而成。国民党高级将领胡羽高在《共匪西窜记》中感慨:“全川之六路大军,不能拒堵徐匪之南窜,中央与各省数十万劲旅,不能截阻朱毛之西奔,中间虽有河山之险隔,给养之困难,病疫之交侵,霜雪之严冷,均不足以慑匪胆。”长征结束后,红军已经成为“历史上一支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

  刀刃之上用好钢。完成艰难的万里转战,我军紧接着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并取得伟大胜利。在这些战场上,为什么每逢苦战恶战难打之战,总是活跃着“长征同志”的身影?为什么他们之中有人牺牲,总会令指挥员倍加心疼?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宝贝”,是经过长征锻造的信念坚定、意志坚强的“好钢”。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80年过去了,健在的“长征同志”已越来越少。然而,那首“无与伦比的现代奥德赛史诗”依然在传唱:人民军队序列中,有不少名为红军师、红军团的作战部队;熙攘闹市里,装饰五角星的八角帽、佩红布领章的灰布军装受追捧。长征之所以总被人们追寻、追忆,就是因为钢铁般的长征精神坚韧而锐利,是克敌制胜、克难攻坚的永恒法宝。

  美国思想家梭罗说:“我们天性的最优秀的品质,就像果实上的那层粉霜一样,只有在搬动的时候非常小心翼翼才能保留下来。”和平最容易消磨钢铁意志、锈蚀钢铁精神。特别是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武器装备水平的提高,让一些人产生了“迷醉感”。高强度、快节奏、极残酷的信息化战争在前面等着,我们只有多在艰苦环境里磨砺、多在复杂条件中锻造、多在实战氛围中锤炼,才能成为新一代“钢铁汉”,确保出剑之时雷霆万钧,亮剑杀敌所向披靡。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