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打造“学术中的中国”
杨莘
//m.auribault.com 2016-07-26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近年来,《舌尖上的中国》等电视片走红海外,再次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华美食、中华文化的关注。其实,经历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能够贡献给世界的不仅包括形而下的“器”,而且包括形而上的“道”。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就是基于这一判断和考虑。着力打造“学术中的中国”,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不仅在于其画面精美、台词生动,更重要的是该片的制作团队对中华美食文化有足够的底气和自信。其实,美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要素,学术文化更是中华文化的要素。中国的学术从老庄孔孟时代起就蔚为壮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视学术发展,尊重知识人才,使得今天的中国学术界百花齐放,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我们党历来强调中国“应对人类有较大贡献”,思想上、理论上、学术上的贡献应当是“较大贡献”中的重头戏。在学术领域树立中国形象,从“舌尖上的中国”走向“学术中的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了解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可谓恰逢其时,也是世界所需。中国学术界首先要有这个底气和自信。

  树立学术自信、打造“学术中的中国”,应秉持科学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在这个问题上,用僵化教条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或是唯西方理论和学说马首是瞻,或是不加甄别地对待传统文化,都是需要避免的治学误区。避免这些误区,必须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奇迹”的创造、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须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最为成功地实现了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换言之,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马克思主义,兼具政治性、科学性、学理性,可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丰富发展。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奇迹”。同样,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也能成功打造“学术中的中国”。

  树立学术自信、打造“学术中的中国”,还需要我们以研究解决中国问题为中心,关注现实国情、服务改革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方面研究中积极推进学术创新。此外,在人类已经成为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更多地关注全球性问题,努力在全球经济发展、和平空间构建、环境危机应对、公共产品供给等诸多研究领域拿出真知灼见,不断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参与度、话语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源源不断地贡献中国智慧。当然,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有了好的学术成果,还要会“包装”、善“营销”,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在这个问题上,《舌尖上的中国》制作发行中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在打造“学术中的中国”时吸收借鉴。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