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件文献-正文
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十九大报告
报告里的思想深意
刘世昕  
//m.auribault.com 2017-10-2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不再提GDP翻番目标,现代化建设目标提前了15年,从严治党的表述变为“打铁必须自身硬”……3.2万字的十九大报告有了诸多新概念。

  今天,十九大新闻中心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概念,这些新目标与未来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

用党的领袖命名理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通行做法

  在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晖看来,十九大突出的亮点和重大历史贡献是,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王晓晖解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而这一思想又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科学内涵,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王晓晖说,概括而言就是,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

  王晓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贡献有4个方面: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使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

  王晓晖说,用党的领袖来命名理论或者指导思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通行做法,比如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以及我国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另外,在西方思想理论界用主要创立者的名字来命名某种理论的做法也非常普遍。

  王晓晖进一步解释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但它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他为这个理论的创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重大作用,所以用他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名副其实、当之无愧,而且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成熟和自信。

主要矛盾变化有充分依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认为,十九大报告作出这个论断有充分依据。他解释说,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就提出了。改革开放以后又作了归纳和精练,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从党的八大算起已经过去60多年了,改革开放也已经近40年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这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从社会需求看,我们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变化了的需求。

  从社会生产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也已经不符合实际。

  冷溶说,从原来讲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经济建设仍是中心工作,但在新时代更要注重抓全面发展。

  同时,冷溶还特别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判断。

不再提GDP翻番目标,经济发展更重质量

  “GDP翻番目标已经退出十九大报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

  杨伟民告诉记者,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两步走”的战略安排都没有再提GDP翻番的目标。他认为,这是因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高速度增长的阶段。现在产能不足已不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的质量不高。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要通过质量、效率、动力“三个变革”来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杨伟民认为,不提GDP翻番目标,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

  除了没有GDP翻番目标外,十九大报告中另一大变化是,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限提前了15年。

  杨伟民说,我们党过去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次提出到2035年就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比过去提前了15年。一方面说明我们发展的成就巨大,超出了预期;另一方面也表明未来我国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

  在杨伟民看来,作出这样一个安排是非常有把握的,也有利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

  十九大报告在表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时有两个细微的变化,原来的表述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现在的提法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杨伟民说,加上“美丽”两个字,一方面是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统一相对应;另一方面将“美丽”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有利于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再有,把原来的“国家”改成了“强国”,提升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

报告1/8的篇幅谈从严治党 惩治腐败要用法治思维

  中央纪委副书记肖培注意到,十九大报告中,与从严治党相关的第十三部分有4100字,占了报告的1/8。

  除了篇幅的体量外,肖培还指出,2012年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5年过去,十九大报告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两个字的变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赢得党心民心的坚定自信。

  关于从严治党如何走向纵深,肖培列举了今后工作的5个方面:紧紧围绕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作自觉行动,驰而不息改进作风;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国家监察委的设立备受关注,肖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解释说,纪委与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并不是纪委扩权,而是把分散的反腐败力量集合起来,加强党对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把党执纪与国家执法有机贯通起来,把过去分散的行政监察、预防腐败以及检察机关的反贪、反渎力量整合起来,攥成拳头。

  肖培进一步解释说,改革的本质是组织和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就是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度创新就是制定国家监察法。

  肖培介绍说,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依法赋予监察机关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这几个字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要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因此,正在制定起草的国家监察法将赋予国家监察委员会以监督、调查、处置的职责权限。

  十九大报告提出,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肖培表示,用留置取代“两规”是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惩治腐败。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补法治短板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国务院法制办党组书记、副主任袁曙宏说,当前我国全面依法治国任务繁重,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十分必要。

  袁曙宏解释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做到这些,迫切需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来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此外,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涉及面十分广泛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建设等领域,涉及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袁曙宏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效,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乃至几百年的路程,很不容易,但是确实还有不少短板、不少弱项。法治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其他3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来说,全面依法治国相对比较薄弱,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十分必要。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