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湖北工业化中期产业特征及发展对策思考
周开斌
//m.auribault.com 2016-08-22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湖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其主要阶段特征可以概括为“一高”、“二大”、“三补课”和面临“五个方面问题”,产业的发展还需在“六大着力点”上做文章。

  一高,就是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工业化中期工业加速扩张典型特征显露。进入新世纪,工业由较快的增速步入高速发展期。十二五期间,湖北工业主营收入先后超过四川、上海、福建、辽宁,前移四位。而且工业比重在经济中比重提升,由2000年35.1%上升到2015年39%,其中2012年为43.8%。在工业强劲增长拉动下,湖北经济发展提速,十二五期间国内生产总产值前移三位,弯道超越态势明显。

  二大,即经济规模和企业大型化,为工业重型化典型特征。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快速扩张,按统计局41大类行业看,主营收入过千亿元行业由十一五末的6个增至十二五末的17个;按部门产业分类,主营收入过3000亿元的产业由2010年的汽车1个,到2015年增至电子信息、机械、纺织、建材等7个。企业快速成长和大型化为产业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全省工业大中型企业2015年增至2259户。企业大型化有进一步加速的趋势,过百亿元企业2005年以前不足 10户,2015年增至 31户,合计收入近万亿元,占到全省工业近四分之一。

  三补课,即轻工业发展不足补课、非公经济发展不足补课、区域发展不平衡补课,属转轨型经济工业内部结构合理化调整的特征。近十年来,湖北消费品类轻工业加快发展,轻工业比重快速上升,占工业比重由 2004年23.8%的低点,上升到2015年的37.8%,这不属工业化中期的典型特征,属补课,是对与湖北资源禀赋相适应的比较优势的产业前期发展不足的补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湖北民营快速发展,外资大量进入,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主营收入比重 2002年是63.6%,2015年降至25.5%;非公经济所占比重66.4%,占据大半壁江山,这是对计划经济时期非公经济发展不足的补课;区域经济发展也呈现新变化,武汉市工业主营收入2010年占全省36.2%,2015年为26.7%;襄阳和宜昌占全省18.8%上升到24.4%,提高5.6个百分点;荆门、孝感、黄石、荆门占比分别超过5%,合计23.8%,提高了3个百分点;县域经济超过60%。这些都是对区域平衡和协调发展不足的补课,产业发展正在由武汉一市独大、一柱擎天向多极支撑、平稳协调的格局转换。

  湖北省工业化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全国工业化总体进程由中期向后期演进,沿海省市由重化工向高加工度阶段演进,甚至部分省市已经初步完成了工业化进程,湖北省仍处于中期下半阶段,既有发展不够,又有升级不快的问题。其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在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够,跟进能力不强;制造业内部存在与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不相适应的轻工业发展不足,重工业存在产业链联动能力不强,转型升级滞后的问题;其三,产业层次偏低。经济景气时,我省缺煤少油乏气矿藏贫的矛盾凸显,对自然资源要素依赖程度高;经济下行时,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产能大量闲置,产业处于链低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凸显。其四,外向度低。2015年湖北省进出口总额2839亿元,占全国1.2%。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1931亿元,仅占全省工业销售产值的4.4%,占全国工业出口交货总值的1.6%。外商及港澳台控股企业在全省工业中权重下降需要引起关注。其五,经济趋势性放缓特征显露。目前,下行压力还在加大,经济增长由超高速、高速向中高速增长转换。

  下阶段要重点围绕以六大着力点来推进产业发展:其一、抢抓四化同步推进的机遇,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其二,加快工业转型,强化升级版经济支撑。加快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抢抓内需主导和消费升级政策机遇,大力发展内需型产业,加快轻工消费类产业“补课”,改变以投资型、外需型产业拉动的结构特征,构建与湖北资源禀赋、国家政策导向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同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顺应本省经济发展阶段和国家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建设工业强国的要求,高起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突破性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用高新技术及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其三,强化融合发展,突破性发展服务业。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融合、产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实力。其四,发挥科教优势,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加大研发和转化力度,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其五,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实力。在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现有工业体系基础上,着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富有湖北特色、体现湖北优势、与资源禀赋相适应的现代工业新体系。其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大力推进资源要素改革,深化国企改革,激发民营经济的强大活力和巨大潜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引进来,走出去,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作者系省经信委经济运行处处长、副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