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陷阱
            
            
             时 锋
            
            //m.auribault.com
            2018-05-30
            来源: 经济日报
            | 分享到: | 更多 | 

曹 一作(新华社发)
在街边或商场促销活动中,促销员招揽顾客扫码免费领取奖品的场景很常见。当不少人还沉浸在免费领到“礼品”的喜悦时,殊不知这是以“牺牲”个人“数据隐私”为代价的。随着移动终端更广泛地应用,在网站注册、电商购物、扫码骑行、网络导航等诸多生活场景中,个人数据信息都存在被直接或间接“窃取”的风险。“我”的数据如何不让“他”知道?企业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应对数据漏洞、网络攻击等技术能力,并规范管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不能直接用数据去谋利。政府应完善立法,细化政策引导各行业合理合规使用数据。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必须牢固树立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编辑:张苇柠
            
           | “以利诱人”的街头扫码,你扫了没?2016-03-25 | 
| 免费打印2017-01-17 | 
| 【图说】扫码有“坑”2017-02-28 | 
| 二维码时代如何让人扫得放心2017-03-01 | 
| 陷阱2017-03-22 | 
| 万“码”奔腾2017-04-17 | 
| 防二维码陷阱需监管升级2017-06-01 | 
| 真假二维码2017-09-01 | 
| 警惕扫码送礼提醒正当其时2018-01-24 | 
| “警惕扫码送礼”的消费提醒正当其时2018-01-26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