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之结
            
            | 分享到: | 更多 | 

薛红伟 绘
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指出,因为受制于编制,在很多地方和学校,教师不能及时引进和流动,结果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如果这个格局不打破,就无法形成灵活的师资调动调配机制。一方面是中小学教师缺编,一方面是难以形成灵活的师资调动。问题的症结何在?教师编制这个结,到底该怎么解?本期聚焦邀请两位教育界人士,从不同角度进行解析。
             编辑:张苇柠
            
           | “白领”工资背后的教师编制问题2009-09-16 | 
| 赵婀娜:“编制”之痛何时止2012-07-03 | 
| 汪 强:宁可多养混混,不可误杀创造力2012-09-11 | 
| 袁桂林:农村教师编制政策需重新审视2014-11-06 | 
| 蒋 理:安徽代课教师为何不能同工同酬2015-07-16 | 
| 毕 舸:临聘教师下岗 需拷问背后的“编制”2015-09-15 | 
| 朱永华:编制不应成为优秀临聘教师的梦魇2015-09-15 | 
| 张晓冰:把老师从“编制”中解放出来2015-09-22 | 
| 羊城晚报:捐钱换编制是公然卖岗位2009-10-29 | 
| 羊城晚报:捐钱换编制是公然卖岗位2009-10-29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