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冒名顶替戕害公平正义
秉心
//m.auribault.com 2016-03-02 来源: 广西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据《京华时报》报道,高考结束了12年,河南周口沈丘县王娜娜才发现,自己当年并未落榜,而是另一名女孩顶替她到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读书,并顺利毕业。顶替者父亲称自己花5000元买的大学“指标”,愿意出8万元和解,遭到王娜娜拒绝。

  冒名顶替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古今中外不乏其陈。一些具有震撼力的冒名顶替例子,穿透现实的痛苦,穿越时间的隧道,变为许多文学故事供人们久久评议。比如中国著名的“狸猫换太子”故事。

  如今的“狸猫换太子”事件中,那些极具时代特点的假冒者,除了照见自身的丑恶,还照见了时代的不足。

  王娜娜的故事就是这样。事件的另一方为一己私利盗取他人功名,此为一恶;被发现之后口出恶言,狂妄嚣张,无一丝愧疚与羞耻,为又一恶。而对罪恶没有愧疚与羞耻的言行,是我们最需要警惕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可悲的是,无论是7年前的罗彩霞(同样是被人冒名顶替上了大学多年后才发现)还是当前的王娜娜,操办冒名顶替之事的、理不直气也壮的,还有假冒者的父母,他们中有教育工作者,他们制造的假冒者还成为了教育工作者,这真让人止不住地冒冷汗。

  这种父母操办的“狸猫换太子”,换掉的不仅仅是两个孩子的人生,换掉的还有孩子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及社会公平;如果事件最终没有得到公平正义地解决处理,换掉的还有人们对社会秩序的遵从与信任,将导致人们对社会契约精神的漠视与践踏。

  在7年前沸沸扬扬的罗彩霞案例采用调解的手段处理之后,相关法律对“冒名顶替”如何入罪,一直没有具体的推进。此时,人们不妨对王娜娜一事的终结抱以期待——不以法治之,如何求得以法慑之?这可不是花5000元顶替、用8万元和解的物质交换!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