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从中秋月圆看发展与亲情
金备
//m.auribault.com 2016-09-19 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中秋节民间还有个俗称叫团圆节,是春节以外最重要的家人团圆的传统节日。

  今年中秋前夕,全国首份《中国家庭团聚质量白皮书》正式发布,这份由平安人寿发布的白皮书显示,过去5年超过1/3的国人中秋未与家人团聚。导致中国家庭团聚频次和时长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工作而引发的“人口流动”。报告显示,从1982年到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从657万增长到2.47亿,翻了37.5倍。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人来到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等地区寻求发展,一般只有到了春节才回家见双亲;而其中的已婚已育人群,大部分在相当长时间内无法安家置业,又不愿回家发展,多半只能把孩子放在老家父母那里隔代抚养,导致留守儿童现象,也因此缺失了最基本的亲子团聚。

  传统的生产方式产生传统的亲情文化,新的生产方式势必要对亲情文化破旧立新,但所立之“新”,应让亲情文化的精髓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回归。而这种回归,恰恰又反映出一地经济发展的成效。

  河南曾是农民工输出第一大省,出省务工的农民工体量庞大。虽然输出的劳动力给家乡和家庭带来财富,但消费和对地方财富积累远不如农民工输入地大。缺少消费就缺少企业生产的动力,也就缺少了地方财富的积累。事实上,一个地方劳动力只流出而不流入,说明地方经济发展相对减缓,同时会撕裂传统的家庭亲情文化,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四年前,农民工输出地第一大省河南实现了农民工本省就业人数超过省外务工人数,之后出省务工的农民工逐年减少。这说明什么?说明河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比较迅速,能够安排更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本地经济在农民工回流的过程中促进了消费和企业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河南各地产业聚集区建设让农民工更喜欢家门口就业,不仅让劳动者节约了生活成本,也让亲情文化得以回归,无须在挣钱养家和回家守护亲情之间再做艰难的选择。

  河南边陲城市信阳以农民工外出务工众多闻名,但近年来回乡创业就业、本省就业的人越来越多。信阳市固始县总工会的一位领导去年对笔者讲,固始县是河南第一人口大县,全县人口174万,是传统的农业县,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有50万。他说,近年来一部分农民工致富后回到家乡办企业,被称为固始县的“回乡功臣”,带动了固始职工队伍的扩展,尤其是固始县两个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成效显著。就连传统的农业大县也逐渐让农民工家门口就业不再遥远,证明河南经济的发展成效,也让亲情文化在回归。

  没有人统计河南人中秋节与家人团聚的数据,但从河南人在本地就业呈上升趋势看,数量必定比四五年前多,而这得益于河南经济发展的长足进步。

  无“业”难以安居,没有安居就缺失了国人文化的核心——和睦相处的亲情,也无从说到“乐业”。这是社会经济生活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怎么在发展中解决好安居乐业的问题,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毕竟大众在安居乐业中享受到亲情文化的升华,是一个地方经济繁荣的重要保证。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