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撤稿,不如诚恳地改正错误-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人物

与其撤稿,不如诚恳地改正错误

魏英杰
2018-10-25 09:04:08  来源: 钱江晚报

  又一个青年长江学者倒下,这一次不是涉嫌性骚扰,而是涉嫌学术抄袭。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现年39岁的青年长江学者梁莹在过去发表了超过120篇论文,其中至少15篇存在抄袭或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但记者查证时发现,大多数论文都已经从网上和学术期刊数据库删除了,包括她的硕士和博士论文。

  论文删除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杂志期刊发现问题主动撤稿,一是作者基于某种考虑要求撤稿。梁莹的论文正属于后者,她承认,这些论文是自己联系撤稿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多学生告诉她,她以前的中文论文水平比较低。在其他场合,她曾对学院领导表示,自己以前的文章“都是垃圾”“不能代表我的水平”,所以拿掉了。

  这么说,似乎梁莹是出于“悔其少作”以及对学术有更高要求的缘故而主动撤稿的,而实际上,这不过是她掩盖自己学术不端的心虚表现。从已经披露的情况,一稿多投且不去说,梁莹有一篇论文抄自他人,连标题都一模一样。如此,她所发布的100多篇论文(属于非常高产的学术产出)的严谨性与学术含量,也就非常可疑。在记者追问下,她也承认自己的一些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那么,剩下只是多少的问题。

  关键是,作为学者,学术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论文则是自己学术生命之所依。论文涉嫌抄袭,其严重性不言而喻。这等于说,这个人过去的学术生命不过是建立在一堆谎言泡沫之上。论文可以撤,可这严重的学术污点,又怎么可能抹掉?梁莹想通过撤稿来继续隐瞒事实,这是极其荒唐可笑的。与其徒劳无功,不如坦承错误,为自己的过错埋单。

  但梁莹显然不这么想,甚至为了逃避责任,还编了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她表示,学术不端只在自己学术生涯最早期,即2005年以前出现。当时她刚读研究生,学术刚入门,不懂规范。她还表示,国内学术界是从2005年开始强调规范的,“如果你这样追究下去,中国学者人人都有问题了。”她更强调,自己从最开始什么都不懂到现在能在顶级英文刊物发表论文,“我这条路有多难你知道吗?”

  梁莹女士的学术不端情况有多严重,还需要进一步调查;但这番话,可谓是一种“高明的无耻”。首先表示自己当时不懂学术规范,再扯上所有中国学者一起“背锅”,最后诉诸“苦情”,痛陈自己走到今天有多么不容易。这么高明的话语术,让人忍不住想,当时她又何必抄袭呢?

  只不过,她这番话不仅混淆概念,而且是在颠倒黑白。学术规范是一个更大范畴的概念,包括了论文写作的各种规范,比如脚注、引文等问题,而抄袭是学术规范中最恶劣的行径。以前,国内学者的论文写作或许没那么严谨,但在抄袭上,这是一个小学生都能够辨明是非的问题,岂能含糊其辞?用这么低幼的伎俩掩盖学术抄袭的性质,这简直就是在侮辱国内学者的智商。

  梁莹利用这些问题论文修完了硕士、博士学位,当作进入高校任教的敲门砖,更借此获得青年长江学者等荣誉,如今却试图“难言之隐、一删了之”,学校方面应及时介入,尽快查明事实,本着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严肃态度加以处理。否则,国内的学术秩序难以真正建立,学术进步也就更加谈不上了。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理性看待“女排精神”

    刚刚落幕不久的女排世锦赛再次在中国大地掀起一股浓浓的排球热。虽然女排姑娘最终只获得第三名,没能实现一些媒体所津津乐道的“新三连冠”,但国人对郎平和国家女排大多宽容以待,而且普遍都认为,女排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中国女排半决赛对阵意大利队虽败犹荣,因为她们已经竭尽所能,充分发挥了女排固有的拼搏精神

  • 中工时评:让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更有存在感获得感

    工会十七大的召开,引起了各级工会干部和职工的广泛关注。一位区工会工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工会十七大会不会提到给我们涨工资?”

  • 中工时评:工会扶贫要发挥“造血”功能

    在过去的5年里,全国已经建立了3544个工会困难职工帮扶(职工服务)中心,共帮扶困难职工3620.27万人次。

  • 中工时评:世界减贫:值得期待的“中国方案”

    今年10月17日,是第25个“消除贫穷国际日”。尽管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全球消贫、减贫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随着撒哈拉以南非洲等不发达地区的人口膨胀,以及与全球经济发展相伴随的贫富差距拉大,这一趋势近年来正在减缓。持续推动全球减贫进程,仍是国际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难题。而要破解这一难题,在过去数十年中取得了全世界最令人瞩目的减贫成就的中国经验,无疑值得世人关注与借鉴。

人物

  • 与其撤稿,不如诚恳地改正错误

    又一个青年长江学者倒下,这一次不是涉嫌性骚扰,而是涉嫌学术抄袭。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现年39岁的青年长江学者梁莹在过去发表了超过120篇论文论文删除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杂志期刊发现问题主动撤稿,一是作者基于某种考虑要求撤稿。梁莹的论文正属于后者

  • 沙漠唱响青春“争气”歌

    毛乌素无边的沙海中,点缀着一丛丛沙柳。它们凭借顽强的毅力,把根深深地扎在沙土中,给原本沉寂的沙海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不懂地质者,很难理解气田的开发难度。地处鄂尔多斯盆地毛乌素沙漠的大牛地气田,有着低渗透特性。天然气藏在犹如磨刀石的岩石里

  • 亚库甫·阿沙木都:铁路人变身“庄稼汉”,“扶”起贫困村新“绿洲”

    他是一名铁路人   却驻守在沙漠边缘的贫困村   从宿舍到田间地头   从铁路职工变身“庄稼汉” 他把以往对铁路工作的感情融入村民的生产生活中他就是新时代铁路榜样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驻和田县拉依喀乡达奎村工作队副队长亚库甫·阿沙木都

  • 小小扁担不算长 能为旅客当桥梁——访全国劳动模范杨怀远

    从上世纪60年代初挑到90年代末,从一个英俊青年挑到两鬓斑白,杨怀远挑了38个年头,共用过47根扁担。当他退休时,领导给他算了一笔账,一共有1336个星期天没休息,约等于25年(当时是每周休息一天)没有过星期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