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扁担不算长 能为旅客当桥梁——访全国劳动模范杨怀远-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人物

小小扁担不算长 能为旅客当桥梁——访全国劳动模范杨怀远

杨潇慧 张灵芝 韩菁
2018-10-18 18:59:06  来源: 中国交通新闻网

  他把一种精神化为前行的无穷动力,并让许多人在记忆中珍藏。当年“小扁担”精神在全国广泛传播,它的创造者杨怀远感动了无数人,“小扁担”精神也成为当时“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

  1960年,杨怀远从部队转业到上海海运局。不久后,他被安排到客轮上,成为一名服务员,开启了海上“服务之旅”,这也成为“小扁担”精神的起点。

  2009年,杨怀远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

  随着铁路、公路的迅速发展,如今,水上客运行业受到冲击,但杨怀远说:“随着时代的变迁、交通方式的多元化,小扁担或许会被淘汰,但‘小扁担’精神不会消失。”

  杨怀远。特约记者 董翌 摄

小小扁担一挑就是38年

  近日,记者有幸登门拜访这位“时代领跑者”。82岁的杨怀远精神饱满,思路清晰,热情健谈。他穿着一件已有数十年“高龄”、洗得发白的衬衫。据说,这是他当服务员时的工作服。衣服虽然旧了,但承载着他难以割舍的记忆。因此,退休以后,杨怀远还不舍得扔,经常穿在身上,仿佛自己还是当年为旅客奉献的服务员。

  除了陈旧的家具外,房间里最多的就是书。“退休以后,我经常看看书,写点客运服务的心得体会。”杨怀远指着书架、桌子上的书籍,乐呵呵地说。书房墙壁上挂着一幅幅革命先辈的画像、题词,以及他昔日挑扁担英姿勃发的工作照。

  上世纪六十年代,杨怀远工作的“民主5号”轮往返于上海、青岛之间。当时,没有高速公路、高铁,费用低廉的客轮便成了人们走南闯北的主要交通工具。拿“民主5号”轮来说,客轮通常分为一等至五等舱,大部分人都是四五等舱的常客。

  杨怀远服务的五等舱,如同集体宿舍,不算散席,光铺位就有146个。每间房间平均有十几张或二十几张上下铺钢丝床,非常紧凑。舱内空气不通畅,格外闷热,不少旅客一上船就抱怨条件差。杨怀远一个人服务这么多人,还要使他们满意,工作量可想而知。不仅如此,他还要承担客船上公共厕所的卫生打扫工作。

  1963年3月,党中央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杨怀远深受震撼。他把自己与雷锋作了比较——年龄相仿、出身苦,都在部队当过兵。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于是,杨怀远下定决心,按雷锋的路子走,立足岗位学雷锋,当一个雷锋式的客运服务员。此后,他经常少睡觉,快吃饭,走路带跑,抢时间多干活。

  他告诉记者,由于航程的安排,上海到青岛的客轮靠岸的时间大都在凌晨。由于码头距离出港处较远,下船后,还需翻过天桥,上上下下多次后,再走好几百米,才能出港。天还没亮,老人们提着大包小包,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挪摸索着走下大约有三四层楼高的楼梯。有的老人气喘吁吁,爬不动了,只得手足无措干坐着发愁。冬天,寒风凛冽,老人皱巴巴的脸一片通红,下巴打颤,鼻涕直流。

  于是,杨怀远主动伸出援手,为这些有困难的老人搬运行李。刚开始时他是肩扛手提,这样一次只能拿几件行李。后来,他想到了从部队转业时带回的小扁担,于是便用它来挑行李。最多的一次,杨怀远用扁担一口气挑了6件大行李,足有120多斤。有时需要帮助的旅客多,挑一担满足不了需要,杨怀远就挑上两担、三担。谁知这一挑就是38年,缔造了留给人们永久记忆的“小扁担”精神。

  有不少旅客看到杨怀远挑得满头大汗,十分感动,掏出一把钱硬往他衣袋里塞。杨怀远总是摆摆手,连声拒绝:“我不搞道德商品化,要收钱我们就疏远了。”

  后来,杨怀远被提拔为客轮政委。但从1979年起,他三次打报告,请求免去他的政委职务,批准他永远只当一名服务员。这个报告引起了不小震动。周围人都觉得他这么做“有点傻”,劝他“慎重点”。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长期以来,我从事客轮服务工作,探讨总结了许多经验,我想让这些经验更好地发挥作用。而当了政委后,庞杂的政务使我无法投入过多精力做服务。我考虑的不是职务高低,而是如何发挥长处,让旅客出行舒适、愉快,并尽快见到等候的家人,与他们团聚。”1980年,领导终于批准了杨怀远的请求,免去了他的政委职务。

  就这样,从上世纪60年代初挑到90年代末,从一个英俊青年挑到两鬓斑白,杨怀远挑了38个年头,共用过47根扁担。当他退休时,领导给他算了一笔账,一共有1336个星期天没休息,约等于25年(当时是每周休息一天)没有过星期天。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杨怀远的两个肩膀上有两块像馒头一样的肉疙瘩。“这是扁担长年累月磨出来的老茧。有时从镜子里看到它们,心里暖暖的。”杨怀远说。

  杨怀远时常会拿出当年挑过的扁担看看,提醒自己无论在哪儿都要有学雷锋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约记者 董翌 摄

“微不足道”的事却让旅客铭记在心

  上世纪80年代是客轮行业的“黄金时期”。仅十六铺码头就拥有20多条航线,每天有4万多人次客运量,平均半小时就有一班轮船。

  客轮行业蓬勃发展,但设施简陋陈旧的码头却已无法满足大客流的需求。1982年,上海将清代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仓库拆掉,建造了十六铺新客运站。它有数个亮点:一是自动扶梯,二是摄像头监控,三是7个小候船室,有落地门窗、空调、沙发。此外,码头有泊位6个,可同时停泊70米至110米长的6艘客轮。

  同时,客轮的种类日益丰富,船上的设施也焕然一新。1980年1月7日,中断30余年的上海至香港客班航线复航。首航的万吨级客货轮“上海”轮,客舱共有8个等级,共115个房间、451个客位,另有25个儿童铺位。船上设有旅客休息室、阅览室、小型医院,还有餐厅、微型电影院、咖啡厅、酒吧、舞厅、小卖部等服务设施,最上层甲板还建有海水游泳池。

  “码头、客轮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客轮服务员也必须作出改变,才能化旅客的困难为不难,使他们方便、满意啊!”杨怀远说道。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杨怀远在扁担的基础上,根据旅客的需求,自制了120多种便民用具。

  比如,带婴儿的旅客最伤脑筋的是床太窄。于是,杨怀远在同事的协助下,制成了客轮上第一张小摇床,深受旅客欢迎。他还学广东妇女做了个“小兜兜”,当轮船遇到风浪,孩子的母亲晕船不能照顾小孩时,杨怀远就用“小兜兜”背着孩子扫地抹桌;杨怀远开辟了暖房,帮旅客洗好几大筐尿布后,把尿布拿到暖房里烘干,叠好后再送还给旅客。他还把客舱里的废品收集起来,卖给废品站,用卖废品所得的钱买了600多把雨伞、300多根拐杖,送给有需要的旅客。

  再拿杨怀远最珍贵的扁担来说,一开始,他使用的都是四尺左右长的扁担,但随着实际情况的改变,光有四尺长的不行了。比如,广州航线,旅客带大件行李较多,于是他专门准备了“加长扁担”,专挑大件。后来,他又有了软、硬、长、短等性能不同的扁担。

  杨怀远经常在客轮上遇到一些“老顾客”。他们怀着感激之情,说道:“杨师傅,您还记得吗?18年前,您给我的孩子洗尿布,到港后又帮我们挑行李,送我们去火车站。”“老杨啊,29年前,我在候船的时候发现儿子不见了,急得又哭又叫。幸亏遇到了您,您一边安慰我,一边帮我找回了儿子。航行途中,您还给我们送饭送水,帮我小女儿洗尿布。”对此,杨怀远感触颇深:“在我看来,微不足道的事却让他们铭记在心,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海轮行千里,好事做满舱,在近40年的工作中,杨怀远始终以雷锋为榜样,甘当人民的“挑夫”,被旅客誉为“老人的拐杖”“孩子的保姆”“病人的护士”。

  杨怀远靠着一根扁担为需要帮忙的乘客挑行李。特约记者 董翌 翻拍

扁担或许会被淘汰 但“小扁担”精神将发扬光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交通运输事业飞速发展,慢悠悠的客轮无法适应快节奏的生活。

  后来,杨怀远告别了他引以为豪的服务员岗位,结束了38年的“挑担生涯”。“别人退休欢天喜地,我退休以后还哭了好几场,我舍不得离开旅客,我还想为人民服务。”说到这里,他用颤颤巍巍的手抹去了眼角溢出的泪花。

  退休后,杨怀远没闲着。他在外巡回作报告,2005年讲了116场,平均三天一场;2007年讲了60多场。对于作报告,杨怀远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我去作报告是在给雷锋精神打广告,如果大家都像雷锋那样,就不会再有伤天害理的事情了。”

  杨怀远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运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小扁担或许会被淘汰,但“小扁担”精神——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决不会消失,它只会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这一点,看看这些旅客留言,就可以知道‘小扁担’精神在他们心中的分量了。”杨怀远从橱柜中取出了现存的扁担,记者凑近一看,每条扁担上都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

  “当年,我不收旅客的钱,旅客过意不去,就拿支笔,在扁担上签个名,留个言。时间一长,扁担上就布满了字,有人给我数了一下留言,能够认得出的就有三百多处。其中有60多处是外文,包括8个国家的文字。”记者看到,有的旅客在扁担上写上“铁肩担道义,扁担传精神”,有的写着“小小扁担不算长,能为旅客当桥梁”,有的干脆写上“小扁担精神万岁!”。

  杨怀远对青年寄予厚望。“这些年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们交通运输行业能出现青年人超过老年人,徒弟超过师傅,一代比一代强的大好局面。改革开放的路还很长,我想与其他老一辈交通人一起带好青年人,使我们航运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这位见证客轮行业半个多世纪兴衰沉浮、且始终保持着一颗初心的老人,满怀对新时代航运的期盼。

编辑: 王晓超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数一亿粒米”现象并非个案

    小学阶段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孩子,通过学校教育,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基本的辨识能力和生活能力,最终具备能够进行下一阶段初中学习的学习能力

  • 中工时评:95后新员工缘何爱跳槽

    到今年秋天,第一批步入社会的95后大学生,工作正好满一年。但是,与他们的前辈相比,90后的跳槽更加频繁,短短一年时间里,许多人已经开始做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了。

  • 中工时评:中非合作: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边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是拥有世界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洲。金秋九月双方在北京的一次次“握手”,再次唤醒了两块大陆有关友情的温暖回忆

  • 中工时评:重信务实成就中非友谊

     在9月3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指引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人物

  • 亚库甫·阿沙木都:铁路人变身“庄稼汉”,“扶”起贫困村新“绿洲”

    他是一名铁路人   却驻守在沙漠边缘的贫困村   从宿舍到田间地头   从铁路职工变身“庄稼汉” 他把以往对铁路工作的感情融入村民的生产生活中他就是新时代铁路榜样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驻和田县拉依喀乡达奎村工作队副队长亚库甫·阿沙木都

  • 小小扁担不算长 能为旅客当桥梁——访全国劳动模范杨怀远

    从上世纪60年代初挑到90年代末,从一个英俊青年挑到两鬓斑白,杨怀远挑了38个年头,共用过47根扁担。当他退休时,领导给他算了一笔账,一共有1336个星期天没休息,约等于25年(当时是每周休息一天)没有过星期天。

  • 担当的风采在行动中

    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是一种对党的事业忠诚坚定的政治品格。具备这种政治品格,就能为党的事业不计个人得失,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地开拓进取、努力奋斗。这种担当作为的优秀政治品格,在老一辈革命家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彭德怀等我军将领大敌当前的横刀立马;解放战争决战阶段

  • 社会注意力不应消磨在无意义狂欢中

    如果人们都满足和热衷于对“无意义”的追捧,满足于在“无意义狂欢”中沉浸,公共传播就会被牵着鼻子走,沦为纯粹的“流量导向”。在信息时代,尽管网络空间所能容纳的资讯量貌似无限庞大,但个体的注意力和时间精力却是非常有限的。随着流量经济的兴起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