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会员评议工会工作成为常态-工会-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工会

理论实践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让会员评议工会工作成为常态

2020-11-11 09:12:11 来源: 江苏工人报

  “工会主席行不行,会员代表来点评。” 近日,《工人日报》以此为题,报道了江门市探索开展会员民主评议工会主席活动的做法。(据《工人日报》)

  会员评议工会干部、工会工作,不是新生事物,它是《中国工会章程》赋予会员的权利。《中国工会章程》第三条规定,会员有“对工会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撤换或者罢免不称职的工会工作人员”的权利。去年,全总印发《基层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条例》,明确会员代表要履行七个方面的职责,“对基层工会委员会及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小组)的工作进行评议,提出批评、建议;对基层工会主席、副主席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提出奖惩和任免建议”是其中之一。

  让会员评议工会工作,其初衷是提醒和督促工会组织、工会干部,要依法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作为一项顶层设计,这一制度在实践中落实情况如何?从江门调查的情况来看,不容乐观:履行主责主业动力不足、维权服务创新能力不强、回应解决职工诉求不及时等问题,在部分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身上有所体现。职工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首先想到的不是找工会求助。究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条,还是在对基层工会工作评价上,坚持以职工为本的工作导向不够鲜明,在推动基层工会履行基本职能、做好维权服务工作方面,缺少常态化的考核机制。工会工作好不好、工会干部称职与否,不是会员和职工说了算。现实中,一些基层工会“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会员和职工虽然不满意也无可奈何,因为没有相应的制衡机制。久而久之,少数基层工会与职工渐行渐远,职工与企业有了矛盾纠纷,不找工会也就不足为怪了。

  江门工会看到了问题症结所在,直面存在问题,及时开展会员公开评议工会主席活动。一些工会主席因此改变了思维方式、办事理念,养成了对会员负责、为职工服务的习惯,会员和职工在“娘家人”的履职尽责中,有了更多、更直接、更现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是工会安身立命之根本。江门工会通过开展会员评议,让基层工会不忘工会组织的初心使命,回归主责主业、聚焦主责主业、做实主责主业,以维权服务的实际成效,赢得了会员和职工的认可和肯定,我们要为这样的做法叫好点赞。实践证明,会员评议制度是推动工会组织增“三性”去“四化”的一剂良方,是倒逼基层工会坚守初心使命、务实维权服务的重要抓手,是有效激发基层工会活力,真正让基层工会工作转起来、活起来、实起来的一项制度安排。

  制度好还要落实好。会员评议制度能否行稳致远、走深走实,关键是要建立常态化的推进机制,真正做到哪里有工会组织,会员评议工会工作就要及时跟进到哪里。基层工会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坚持好这一制度,把工会工作时刻置于会员评议这盏“聚光灯”下,自觉接受会员的监督,始终以会员、职工满意为最高标准,精准维权,真情服务,把职工合法权益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上级工会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常态化用好会员评议这根“指挥棒”,指导、督促基层工会落实好这一制度,把会员评议作为考量基层工会工作成色的“试金石”、检验工会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以评议查不足,用评议促整改,指导、推动基层工会切实履行基本职责,为职工多解难题、多办实事、多做好事,真正做到职工有所呼、工会有所应,职工有所困、工会有所帮,职工有所求、工会有所为。

  让会员评议工会工作,是工会组织应当去做而且必须做好的规定动作和常规工作,唯有常态化推进,工会干部才不会放松懈怠,工会工作才不会偏离方向,工会组织也才能真正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何应洋)

编辑: 李方

图片新闻

热点专题

理论实践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