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工书屋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精神入口-工会-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工会

职工之声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让职工书屋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精神入口

2020-09-16 11:01:52 来源: 劳动午报

  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升文化修养,文化修养又必须接受文化生活的熏陶,而文化生活匮乏却使前面所说的一切成为空谈。

  2020年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图书配送目录已经确定,新增包括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疏导的权威普及读物等。相关报道说,扛起“工”字责任、以阅读助力抗疫,成为今年职工书屋建设工作的一大亮点。

  以阅读助力抗疫,是职工书屋贴近实际,贴近职工的体现,而且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此及彼,职工书屋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中的作用还有很多,潜力很大,譬如解决农民工文化生活匮乏问题。

  调查统计显示,全国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超过70%,就业以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人最多,占农民工总数的近50%,还有半数农民工分布在第三产业的各行各业。这给我们认识和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了依据。

  数据是枯燥的,且看现实的印证。稍加留意,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城市里的建筑工地周围,各种店铺内外,下班后的农民工三三两两,或躺或坐,抽烟、聊天、打扑克、看街景,很少文化娱乐活动,间或可以发现少数农民工围着临街某个门店摆放的电视机,看几眼有兴趣的节目。如果走进农民工的宿舍(有的无非是工棚),也极少看到娱乐设备或书报杂志。许多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被打发着。

  一方面是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一方面是他们的文化生活十分单调,几近空白。面对这样的实际,“让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生活”的口号显得很无力,也很遥远。如果这个口号不是说说而已,那么,我们就应该做点什么。

  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升文化修养,文化修养又必须接受文化生活的熏陶,而文化生活匮乏却使前面所说的一切成为空谈。文化生活匮乏成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又一道槛,由此,改善和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顺理成章。

  农民工文化生活匮乏,不仅使他们无法提升自我,融入城市,而且还可能因为精神空虚,因为无所事事,而选择其他方式消遣,如酗酒、赌博、阅读或观看低俗、暴力、色情内容的书刊、影视,个别人还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给城市社会治安带来隐患。从这个意义上讲,改善和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就更显必要了。

  改善和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并非是多么难以办到的事情。既然近半数农民工集中在制造和建筑业,而这两个行业中又不乏大中型企业,原有的图书室、活动场所向农民工开放有多难?即或新建也花不了多少钱,总比可能的肇事成本低许多吧?至于分散的第三产业,有关行业、社区管理机构,完全可以通过多种文化娱乐形式把农民工吸引过来,组织起来。新一代农民工也有这样的需求。

  职工书屋是改善和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迄今已建成上万家,带动各地工会建成职工书屋10余万家,覆盖职工6000多万人,全国工会电子职工书屋已经普惠职工1300余万人。这些书屋涵盖了多少农民工?受惠者几许?各级工会应该调查一下,征求需要,以便有针对性地配置图书,开展活动,让职工书屋成为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生活的“精神入口”。(张刃)

编辑: 葛文琦

图片新闻

热点专题

理论实践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