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 增强文化自信-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工会

深度报道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弘扬工匠精神 增强文化自信

杨冬梅
2018-09-11 08:28:08

  ●杨冬梅观点

  工人阶级作为人数众多的社会群体,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职工群体的自豪感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弘扬工匠精神在文化自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越来越多的大工匠、大能手涌现出来,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职工队伍的素质和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水平,增强广大职工的职业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当前,打造大国工匠、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只有工匠精神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追求,只有越来越多的大工匠、大能手涌现出来,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职工队伍的素质和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水平,增强广大职工的职业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全面跨越。

  那么,工匠精神在文化自信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怎样弘扬工匠精神以增强文化自信?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工匠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工人阶级作为人数众多的社会群体,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职工群体的自豪感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没有广大职工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将不可能真正实现。所以,弘扬工匠精神在文化自信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工匠精神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中国古代以四大发明著称于世,能工巧匠举世公认,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成语,记载了中国古代工匠出神入化的技艺,而“崇尚以德为先,德艺兼修”“心传体知,师徒相承”等,则体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这是古代中国人充满自豪和自信的重要原因。今天,工匠精神在增强文化自信方面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高铁、港珠澳大桥、国产大飞机C919、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代表着中国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是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在增强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工匠精神具有普遍性和群众性,是提升职工素质,促进职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普通职工相比,拥有工匠精神的职工无疑更有追求,工作更有主动性,无论对于自己的进步还是企业的发展,都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工人们常说,一个人有技术,自己有前途;一群人有技术,企业有前途;一代人有技术,国家有前途。因此,是否拥有过硬的技术关乎职工是否拥有强大的自信。工匠精神强调技术上精益求精,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具有普遍性和群众性,更容易为广大职工所接受,并成为他们的主动追求。

  第三,工匠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人阶级以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姿态,焕发出冲天的干劲,以极大的劳动热情投身国家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共和国一同成长起来的劳动模范大多是本行业的能工巧匠,在技术革新中有过很多发明创造,为企业和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在他们身上既有劳模精神,又体现出强烈的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

  在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为什么要提倡工匠精神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弘扬工匠精神是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长期以来,在低成本赶超型战略驱动下,部分企业长期重视生产规模而忽视产品质量,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不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这些制约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当前,我国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离不开广大职工的创新和创造,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第二,弘扬工匠精神,是适应国际竞争,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需要。当前,中国制造已经走向世界,但是我国在很多技能领域并不占优势。只有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大国工匠,才能打造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

  第三,弘扬工匠精神是促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需要。当前,我国就业人员是7.76亿人,技术工人有1.65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仅有4700多万人,仅占整个就业人员的6%。由于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因此,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当前和今后十分紧迫的任务。

弘扬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实现途径

  培育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首先,提倡工匠精神,关键要在全社会重塑劳动光荣的理念。工匠精神的缺失,从根本上看是劳动光荣理念的缺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的理念,倡导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成为时代最强音,赋予产业工人更高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从根本上扭转了社会上轻视劳动、轻视工人的思潮,极大地增强了广大职工的文化自信,为培育大国工匠,重塑工匠精神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次,提倡工匠精神,关键要把提高劳动者地位落到实处。近年来,对劳动光荣理念的弘扬越来越落到了实处。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2018年3月,中办、国办又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重大意义,持续推动技术工人待遇水平的提高。《意见》从解决产业工人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提高产业工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地位,提出了多项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等具体措施,这些对于弘扬工匠精神将起到切实的推动作用。一些地方也相继出台规定,对获得“大工匠”称号的职工给予相应的奖励。

  第三,加强工匠人才制度建设,为培育工匠精神提供切实保障。工匠是工匠精神的载体,工匠制度是工匠群体得以产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没有规模庞大工匠群体的不断涌现,工匠精神难以得到真正弘扬。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德国颁布了许多职教法规,如《职业教育法》《培训员资格条例》等,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互相衔接、便于操作的法律体系。同时,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如职业教育的“双元制”等,为培养高素质工匠打下了坚实基础。与之相比,我国急需尽快在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形成一套符合国情的职业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打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工匠精神。

  第四,工会要在培育工匠精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工会的角度来看,提高职工素质,教育和鼓舞广大职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建功立业,是工会的重要任务。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历史上,我们大力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给予高级技工很高的荣誉和待遇,培养出大量优秀的高级工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会应当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抓住机遇,在弘扬工匠精神,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院长、教授)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 王砚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