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师带徒模式有了“升级版”之后-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工会

深度报道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当师带徒模式有了“升级版”之后

兰海燕
2018-07-20 08:45:40

  从一厂一地学徒,到跋山涉水深造;从跟着一个师傅,到多点多师学艺;从闷头扎在车间,到学校定期培训……当下,一厂一地一师傅的学徒模式正在企业丰富的实践中迅速升级,让人们看到了培养大工匠的崭新路径。

  一师带一徒,在实践中学习磨炼、面对面传承技艺作风,长期以来,这种传统的青工培养模式,造就了大批技能人才。然而,当下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正在倒逼这种模式升级:制造业的崛起急需大量高技能人才,传统师带徒培养周期长、速度慢的问题日益凸显;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新型人才,而长期工作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师傅,不一定有系统的相关技能可以带徒;扎根车间确实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升技能,但又可能使视野窄化,或者不能及时吸纳行业最新成果。

  走出去,看到更多风景;带着问题去拜师,学到更多本事。应当看到,这种打破固定模式的学徒“升级版”,是企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技术迭代时期开拓视野的一种好的方式,其本身就是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对于此种有利于经济转型、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大工匠诞生的模式,人们当然应当为其鼓与呼!

  然而,面对“升级版”,我们也要看到其中的“另一面”,比如:少了师与徒的面对面,老师傅严细精准的作风如何传承?在社会培训的“满堂灌”中,学徒如何兼顾知识提升与一锤一凿匠心的撷取?而学有所成的年轻人,是否会走入“这山看着那山高”的思维陷阱?

  大工匠,不仅仅意味着高技能;新的路径,也不等于心浮气躁地抄近道、踩草坪。在打开视野快速增长才干的同时,如何让青工又能一头扎回车间,在对生产线上问题的发现和难题的解决中,在对每支笔每个螺母精细的生产锻造中,提高技能,落实匠心,这同样考验着师带徒模式“升级版”的品质。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 葛文琦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