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郭凯:玩转“疑难杂症”的汽修达人
//m.auribault.com 2017-09-15 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 更多

  五次带队大赛均获第一

  2008年,郭凯调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作,职业重心调整为教书育人。他把多年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并且注重技能的系统性,给学生留出消化吸收的过程。

  2010到2016年,他带领学生参加了五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弹无虚发”,获得五个第一名。每次参加大赛,团队都会集训6个月,他精心准备,考虑到赛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把可能出现的试题范围想透彻,再予以指导。有了这样的导师,学生过五关自然不在话下。其中一个学生,已经成长为特斯拉公司亚太地区首席技师,在公司比武中拿到第一;另一个学生程旭东,如今是宝马中国公司下面4S店的技术总监。

  在学校任教,他得以静下心来总结多年的实践经历,研究技术深度。通过不断的提升,在拥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他开始朝着发明创造的方向进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他发现一些车辆技术方面的小问题,于是利用课余时间,自己设计,相继推出刹车灯故障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开发、汽车点火系统实验台设计开发、汽车线路自燃报警装置研发等科研成果。其中在2013年前后,他想到车辆的刹车灯坏了容易造成追尾,但不是所有车辆都安有刹车灯故障报警器,当时只有高档车安装的较多,所以他就想发明一个中低档车也装得起的报警系统。仔细思考后,他决定在仪表台上放置电路板控制报警灯点亮。白天要上课,他就利用晚上和周末加班搞科研。经过一番设计、测试,小发明终于获得成功。

  “疑难杂症”找他准没错

  郭凯在课余时间会为修理厂担任技术顾问,凡是厂里修不好的故障找他准没错。他说修车就是“三分修理七分诊断”,现在业界鼓励不拆解发动机就能做出判断,这需要修理人员通过读取解码仪、分析尾气等方式,推理出问题所在。

  “汽车维修工和给病人看病的医生有些相似,都需要一番望闻问切,结合专业理论和从业经验才能看好病。”他解释,之所以不拆发动机,是因为发动机相当于车辆的心脏,每次拆解都会折损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还很费钱,许多一次性的零件无法二次使用,所以修理时要秉持职业道德,能花小钱修好的,就不能哄骗车主去赚黑心钱。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职业素养,教知识的同时传授为人处事的道理。

  名片:

  郭凯,男,40岁,中共党员,汽车维修工高级技师,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师,国家级汽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中德“胡格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负责人。

  荣誉:

  带领学生四次夺得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一等奖,2016年获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第一名。

  绝活:

  擅长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擅长电压法、电阻法、波形法在汽车线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同时拥有刹车灯故障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开发、汽车点火系统实验台设计开发、汽车线路自燃报警装置研发等科研成果。

  心中的工匠精神:

  给用户修车时一定要具备足够的职业道德,不能过度维修,或是以次充好,要一心一意按照维修标准工作。技术是否过硬,用户最有发言权。在汽修教学岗位上,应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承给学生,让他们深入掌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记者 任洁 文/摄

1 2 共2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