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张文良:技术一小步,命运一大步(图)
//m.auribault.com 2016-05-05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 更多

  张文良是一个90后的满族小伙子。

  初中毕业,张文良选择了上职校。刚接触钳工工作从练习站姿开始,起初,张文良很不理解,动作做起来也感觉很别扭。他试图找准姿势,并用粉笔圈出脚的轮廓练习。经过几天的边琢磨边训练,张文良的站姿被老师当众称赞为“标准站姿”。他似乎渐入佳境,成绩一直优秀,曾参加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全国第七名。

  2008年,张文良考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一天,在老师办公室里,他看到一沓厚厚的“红本”和一块印着“全国技能能手”的精美奖牌。张文良问老师:“我什么时候能参加比赛?”得知毕业后若技能达到标准,就能去参加比赛,他很是高兴。从那以后,张文良的求学目标更加清晰。

  毕业后,张文良发现,找工作原来如此困难。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很多单位不愿意接收他。经历多次求职碰壁后,他终于应聘到一间工厂。工厂不大,经常是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而且大部分时间都与机器在一起。每月1200元的收入,除了交房租,工资所剩无几。但他还是决定留下——既然选择了钳工这一行,就要脚踏实地做下去。这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在机器轰隆的车间里经常一待就是整整一天,白天工作,晚上还要跑去二楼实训基地,跟老师傅学习钻研技术。他一边用实践来检验自己,同时还多了一门心事:现在的自己可以参加比赛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文良经过省级选拔,终于走进第八届”振兴杯”赛场,并且夺得钳工组冠军。从只有一年工作经验的“愣头青” 晋升为“高级技师”,圆梦赛场的张文良更加坚定要用技能改变自己。

  沈阳造币厂向张文良投来了“橄榄枝”,聘他为“设备维修工”。从小工厂到大国企,又有一个更大的舞台等着张文良展翅高飞。此后他又陆续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辽宁省青年岗位能手”“沈阳十佳青年岗位能手”“沈阳市技术标兵”等荣誉称号,并被授予“沈阳市五四奖章”“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

  荣誉接踵而至,但张文良从来没有放弃学习技能的脚步。比赛更成了他生活中的“家常菜”,只要有合适的比赛他就会去参加,“我喜欢比赛,比赛似乎能让我提升得更快”。第九届“振兴杯”赛场,张文良换工种再次挑战决赛。有很多人不理解他:已经拿过冠军为什么还不满足?张文良说,“比赛只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收获的不仅是专业技能,更是一份自信和快乐,比赛结果已经不重要了”。

  大型设备安装与钳工不同,钳工重视的是手上技术,而设备安装更体现整体操作水平,二者之间共性较少,短时间内要掌握一项新技能,这无疑又是一项重大挑战。时间短只有勤学苦练,“现在很多地方都讲求一专多能的人才,在自己的本岗位上做好之后,在其他岗位上也多钻研,多见见世面积累经验,所以我又来了!”张文良说。

  张文良走出一条自己的“钳工之路”。现在,他已经有工具钳工高级技师、装配钳工高级技师两个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也成为厂里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从临时工到高级技师,张文良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迈进。他热爱学习,勤奋刻苦。利用工余时间,他熟练掌握了锉削、锯割、錾削、钻孔、绞孔、攻丝等操作的技术规范和要领。正是这样对技术的执着探求,让年轻的他纯熟地掌握了生产车间内的每一台机械设备。

  面对未知领域,张文良毫不退缩,迎难而上。他曾接到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自主设计和加工自锁螺纹结构。该项目,前人经验不足、且工序复杂陌生。张文良便利用业余时间查找资料,广泛阅览技术文件,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终于解决了工艺难题,一套精巧的自锁螺纹结构应运而生,圆满完成了对外加工的生产任务。

  作为企业的新星一辈,年轻的张文良心怀远大目标,不断完善自己,谨记自身责任,他说:只要努力就有回报,学习专业技能是我终身的方向,我会不断拼搏,将青春与热血播撒在“为国铸币”的光荣使命上!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