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北大研究生”代表:“一定要从源头杜绝恶意欠薪!”
53岁的黄久生,身着一身黑色西服,上身露出干净的白衬衫和整齐的领带,有些变形的双手在工会十七大河南团的小组讨论上紧捏着讲稿,“务必从源头上杜绝欠民工工资;呼吁落实农民工休息休假权……”
黄久生的双掌心至今仍留有老茧的手,曾握着镰刀收割过水稻,搬起过数不清的砖块……近10分钟的发言,黄久生用大白话串起自己的人生轨迹:工地上,我是建筑队长;会堂里,我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和河南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要把农民工的诉求形成提案和建议;我也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建院以来招收的第一个农民工学生……
黄久生的维权路是从他所在的晏岗村开始的,在郑州的工地上,最初只是帮老家的工友讨工钱,没想到后来自己的名气,在农民工群体中逐渐传开,”四川、贵州、安徽等地的农民工纷纷找上门来。”
10月22日,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河南省总工会副主席(兼职)黄久生在会议间隙,接受央广记者专访。(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呼吁从源头上杜绝建筑行业的拖欠工程款、工资款现象”,是黄久生今年带来的重点提案,“比如,要求建设单位在报建的时候就拿出总造价20%左右的费用存进专用账户,作为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来回扯皮的现象非常普遍”,不过这样一来,农民工干到哪一步,工资就拨付到哪一步。”
他告诉记者,同时,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还能有效地将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区分开,账户里的钱专款专用,避免了现在经常出现的因为工程款有争议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
此外,他还呼吁落实农民工休息休假权。黄久生此前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企业尤其是在非公企业建筑工地上,农民工难享休息休假权的现象一直存在。为此,他希望有关方面加大对这一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同时加大普法力度,让更多农民工懂得依法维权。
“北漂”小伙成全国劳模:“权益保障‘空白点’亟待填补”
“我觉得维权应该从源头开始,而不是当农民工合法权益被侵犯后,再去帮助他们将被侵犯的权益‘夺’回来。”
在工会十七大北京团的小组讨论会上,说这话的,是北京基业达电气有限公司42岁的工程师刘军,他黑黑瘦瘦的,讲着一口北京话。前后不到4分钟的发言,他始终慢条斯理。
不少人熟识刘军,源于他的“北漂”奋斗经历:十几年前,初中毕业的他从河北张北县的一个小山村来到北京,开始在此寻找机会;他打过杂,当过饭店服务员,但始终没有停止学习,自学了首饰加工和珠宝设计;刚来北京时,没有大学文凭,于是靠着对画画的兴趣自学了3D电脑制图;而后他发明了“配电箱装饰画”,让傻大黑粗的配电箱也能成为家居装饰画,还参与了“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设计,为首都蓝天添色彩。
刘军在席间颇为显眼,这位“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北漂”农民工,如今已是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兼职),“要想维护好农民工的权益,做好农民工的服务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把农民工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