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硬核”技能人才队伍 且看湖州“吴兴经验”-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工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打造“硬核”技能人才队伍 且看湖州“吴兴经验”

2019-10-10 10:21:47

  新时期,劳模工匠的评比热潮方兴未艾,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号角吹响。在提升职工素质、聚焦职工技能需求上,工会任重而道远。

  这也是湖州吴兴区总工会深入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抓手”之一——紧紧围绕吴兴高质量赶超发展,蹄疾步稳地织密技能培训网,在劳动竞赛中培育匠人匠心,提高竞赛成果转化率,唱响劳动竞赛之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织密技能培训网

  企业追求发展之道,提升职工技能素质是重要一环。走进吴兴区的企业,不难发现“三一重工焊接学校”“泰仑电工培训基地”等职工培训阵地,这是企业对职工培训的重视,也是吴兴区总工会织就职工技能培训网络中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有150家企业建立了职工培训基地。

  企业职工培训基地是吴兴职工技能培训“一张网”里的“神经末梢”,在它之前,吴兴区在7个乡镇建立职工培训中心,在7个街道设置职工培训处,形成区—乡镇街道—企业三级联动培训模式,实现全区乡镇街道技能培训网络建设全覆盖。

  职工培训阵地网络的日臻完善使工会送培训服务更接地气,企业申请、工会送训上门,今年1月到现在,区总工会、乡镇街道、企业层面分别培训职工500余名、1500余名、6000余名。

  “仅仅按需送训是不够的,区总工会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联合办学,让产学研的结合赋予企业职工创新发展新动能。”吴兴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介绍说,吴兴多家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如:久立集团和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合办成立久立管理学院、珀莱雅化妆品有限公司与杭州工人业余大学合作开设职工大专班等,储备了技能型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助力器。

  劳动竞赛培育匠人匠心

  近日,地处吴兴区的歌帝拉烘焙文创园里传出欢声笑语,该区工会烘焙技能大赛正在举行中。这是吴兴区总工会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的一个缩影。车工大赛、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危化品岗位标兵技能比武竞赛……这些都在吴兴“劳动竞赛日记”中留下了记录。

  比拼的是技能,展露的是匠心,劳动竞赛是“匠新吴兴”的重要载体。吴兴区总工会建立“1+1+1”职工劳动竞赛活动机制,通过企业选拔—乡镇街道初赛—区级决赛的方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活动。今年获评“浙江金蓝领”称号的张永华、勇夺“2019年浙江省网络安全技能竞赛个人竞赛”一等奖的施展都是通过这种层层选拔机制“推”出来的工匠人才。

  除了传统的竞赛项目,吴兴区总工会结合企业和职工需求,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特色劳动竞赛活动。为了帮助大学生创业就业,环渚街道总工会和吴兴梦工厂工会联合举办了跨行业竞赛互融模式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妙西镇总工会结合当地农民工建会入会的实际,开展了农家特色糕点、民宿业主劳动竞赛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让劳动竞赛落地见效

  在大力推动劳动竞赛的同时,吴兴区总工会同步推进“五小”劳动竞赛优秀项目、“金点子”、“我为企业献一策”、“隐患排查随手拍”等配套活动,鼓励职工群众参与技术创新,让劳动竞赛落地见效。

  为此,吴兴区总工会制作了300个“金点子收集箱”安装至重点企业的生产区和生活区内。浙江德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会还开展了绿卡建议劳动竞赛活动,鼓励职工对安全生产等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给予积分奖励。如今“德马”已经实现了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

  “这些配套活动是把比学赶超的竞赛精神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王?告诉记者,至今全区企业共收到合理化建议8100多个,采纳880多个,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建议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上千万元。(记者程雪 通讯员凌海蓉)

来源: 浙江工人日报
编辑: 尹文卓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