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or焦虑 下班时的你是哪一种?-工会-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工会

职工之声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有人下班蹦蹦跳跳,有人下班最怕顾客来,有人凌晨下班打起精神迎接新一天

开心or焦虑 下班时的你是哪一种?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唐姝 雷宇翔
2019-11-21 09:35:33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日前,一条农民工大叔在下班路上蹦蹦跳跳前行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视频中,大叔手舞足蹈的样子像刚刚放学的小学生一样纯真可爱。而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戳中了不少网友,有人被治愈,有人泪目,有人感叹“现在的人活得太沉重了,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

  下班的瞬间像是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有人在这一刻觉得轻松,有人在这一刻感到崩溃。而对于外来务工者来说,在城市里打拼,形形色色的职业,各有差别的下班时间,不同的下班状态,勾勒出了生活百态。

  “生活啊,心态很重要”

  11月17日,在北京西四环的一家大型超市里,照看婴儿服饰区的程女士刚送走一位顾客。她低头看了一眼手机,上面显示的时间是下午3点。“还有1个小时就下班了,正好能赶上接孩子。”她在心里暗自盘算着。

  来自安徽的程女士和丈夫一起在北京打拼多年,有一个10岁的孩子在上小学。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家庭和孩子,程女士选择了工作时间为8点至16点的超市工作。程女士告诉记者,接孩子放学、买菜做饭基本上是她下班后的固定活动,看似平淡的生活背后是满足与充实。有时也会有特殊情况导致不能准点下班,耽误了接孩子,心里不免焦急。

  来自河北邢台的超市员工小王,每天下班都要骑40多分钟的电动车才能到家。有时赶上刮风下雨,又没地方躲,只能淋雨回去。而这并没有让她感觉有什么大不了,“生活啊,心态很重要,心态好,工作再累、生活再苦也开心。”

  当程女士在给丈夫和孩子准备晚饭时,来自湖北的90后黄多多正踏上晚高峰的洪流,从公司到家,他需要换乘三趟地铁,花费50分钟的时间。打过几次零工的他目前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他向记者表示自己是一个努力奋斗的新市民,浑身都充满干劲。从刚开始每天数着时间盼下班,到后来利用下班回家乘地铁的时间来反思和复盘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黄多多的心态愈加稳定成熟。

  最怕越到下班时间越忙

  11月17日晚上8点,在北京石景山一家盲人按摩店里,听着窗外呼啸的北风,盲人按摩师刘师傅松了一口气。“大风天来按摩的客人少,到点就能正常下班了。”自从生病导致眼睛失明后,刘师傅便开始学习按摩,这已经是他从事按摩行业的第8年。对于他而言,每天的生活从早上10点上钟开始,晚上11点下班结束。

  按摩店同时也是他们在北京的宿舍,“我们是盲人,晚上出去很不方便,住在店里,加班到多晚都不担心。”刘师傅告诉记者,最忙碌的时候是春夏时节,加班加点是常态,经常工作到晚上12点多才能下班。

  “有一次临近下班,正在和同事们收拾东西时来了4位客人,那时候心情确实有些沮丧,又要工作到半夜了。”时钟过了零点,刘师傅觉得自己已经没劲儿了。“站了一天,腿已经酸得不行,那时候就期盼着下钟的铃声。”送走了4位客人,已经是凌晨一点半了。

  “有时候真的不希望客人来得太晚,对于我们而言,无论前一天加班到几点,第二天都得按时上钟。”刘师傅有一丝无奈。

  和刘师傅一样不想太晚下班的还有在健身房做会员卡销售的冀春天,早9点至晚10点的工作时间几乎让他一整天都泡在健身房里。“如果每天能早两个小时下班我就满足了,基本上到家以后就准备休息了,连洗个衣服都要熬夜。”冀春天向记者诉苦。

  更让冀春天“崩溃”的是,一到快下班的时候就要开例会,时间有时长有时短。而如果有谁的业绩没达标的话,还要面临“体罚”——做50个俯卧撑或者蛙跳。“上个星期我就被罚过一次,因为那天的电话邀约没完成规定的数量。”

  打电话、发传单、接待会员是冀春天的工作日常,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顾客,每天都要说很多话。工作状态下的他像一只永不停歇的小马达,穿梭在健身房的各个区域,收起疲惫,热情饱满地为每一个会员服务。而下了班以后的他则又进入了另一种状态,不再想和人说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上班已用尽了他全部的气力。

  “凌晨下班的人是真的勇士”

  凌晨两三点,大多数人早已进入梦乡的时候,还有人刚刚下班在回家的路上,代驾司机田风就是其中的一员。即将“奔三”的田风有一个两岁的女儿,白天做专职司机,晚上8点多又出门做兼职代驾。一想到自己可爱的女儿,他就觉得一点也不辛苦,有时候甚至一单接着一单,舍不得早点下班。

  “最远的时候是接到了一单去南六环,由于位置太偏僻,附近没有夜间公交,也没法搭车,只能骑电动自行车返程。”那一天,田风骑了十几公里才骑到了亦庄,“一路上没什么人,也很黑,心里还是有点毛毛的。”直到看见公交车驶来,他才松了口气。

  而在许多和田风一样的代驾司机看来,这样的经历如同家常便饭,随口就能说出几个来:有人最远跑到了涿州,只能坐火车回来;有人从延庆返程的路上还在不断接单,到家的时候天已经亮了。田风笑称:“像我们这种凌晨下班的人是真的勇士,什么样的顾客都碰见过,什么样的事也都能遇到。”

  凌晨两点半,田风送完最后一单的顾客后,终于回到家躺在了床上。看着身边熟睡的妻女,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而此时,城市另一边的便利店店员冯亮和白天时一样忙碌,为第二天补进的商品堆成了小山,他一边忙着理货一边又要不时招呼在深夜进来买东西的顾客。

  距离冯亮下班还有5个多小时,为了打消睡意,趁着这会儿店里没人,他走到门口点了根烟,冷空气猛灌进来令他瞬间清醒。“熬夜其实还能忍受,夜间工作主要是会觉得无聊,越是快到下班的时候越觉得时间过得慢。”冯亮说话语速很快,80后的他十年前就从老家河南信阳来到北京打工,虽有生活的打磨,这个“北漂”仍然不失乐观从容,笑声很爽朗。“工作嘛,哪有不辛苦,但是生活总要向前看啊。”

  清晨的阳光驱散了黑夜,唤醒了熟睡的人们,街上开始人头攒动。冯亮做完交接工作也要下班了,但他并不急着回家,他还要奔向另一份工作。

  (应采访对象要求,部分受访者名字为化名)

编辑: 尹文卓

图片新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