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观 2017·我们的获得感⑦
工匠精神激发创新活力
中工网记者 刘思琦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对我个人而言就是把采煤机改造好,维修好,提高产量。”齐鲁工匠高兴亮说,“技术这个东西只保留在自己身上是没有用的,解决实际难题才能体现它的价值。”高兴亮心中的“工匠精神”重在传承,自己多年掌握、练就的采煤机维修技术就应该传授给更多的青年职工,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技术工匠。
刘平是重庆川仪调节阀有限公司的一名数控机床操作工,也是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的首席技师。“要钻研,要在一个行业中一直干下去”,说到“工匠精神”,刘平说到。
近些年,“工匠精神”充斥着我们的视野,这一词还曾入选《咬文嚼字》“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工匠精神的流行,是偶然中的必然——中国制造要完成一场品质革命,需要一批精益求精、敬业专注的优秀工匠。就这样,一项项旨在选树大国工匠、培育工匠精神的政策活动出台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2017年全总出台《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不仅要宣传工匠精神,关键是要培育、培养工匠,让工匠精神成为广大产业工人一种追求,努力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这一年来,全总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大国工匠》系列报道;与国家网信办联合组织开展了“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网络媒体宣传活动;与中央主要媒体合作,开设专栏,推出专版……
在全国总工会的指导示范下,各地工会纷纷推出工匠培养宣传计划,“最美职工”评选活动、“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成立创新劳模工作室等一系列活动,一批又一批的地方工匠脱颖而出。各级工会通过学习交流会、媒体宣传等丰富多彩的行动,将工匠精神变成人们看得见、听得到的真实故事。
巴渝工匠陈卉丽说:“只有在修复文物的时候,才能让我内心真正平静,思考和探究人生的价值,明白爱的真正意义,我愿为此坚守一生。”这种由心而生的获得感,是千千万万个工作在一线的工人的感受,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
随着各级工会一系列活动的实施,广大职工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什么是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渗入到每个产品、每道工序中去,工会也给予优秀人才更多的尊重与肯定,让职工有更深的获得感与荣誉感。使大国工匠走红,让工匠精神流行起来,工会工作也要与国家建设、经济发展相结合,深入到一线职工身边,挖掘平凡而伟大的工匠精神,让广大职工有归属感和获得感,做好职工的“娘家人”,这是工会一直要做好的工作。
相关链接:
职观2017·我们的获得感③“娘家人”全方位助力职工提“素”升级
职观2017·我们的获得感④农民工走到哪里都有“娘家人”保驾护航
职观2017·我们的获得感⑤“互联网+”工会,全天候在职工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