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观2017·我们的获得感⑤
“互联网+”工会,全天候在职工身边
中工网记者 尹文卓
“我是退休劳模,腿脚不方便,过去领取困难劳模救助金,总要跑上三四趟。现在好了,在网上办理,几天时间,劳模补助金已审核通过啦!”亳州市政协退休省级劳模张兴华激动地说。医疗救助、“金秋助学”、困难劳模救助等工会基础工作实现线上办理和服务,方便了张兴华,更方便了亳州工会会员。
这只是工会“互联网+”行动中的一朵浪花。
2017年,全总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工会建设,整合系统工会资源,推进“互联网+”普惠性服务,利用工会网站跟“两微一端”等平台打造方便、快捷、高效的职工服务通道。推动全国职工技能培训与岗位练兵在线平台、为货运司机提供“工惠驿家”普惠服务示范项目,探索推动“互联网+”职工大病医疗保险项目,扩大职工受益面。各级工会不仅大力推进网上工会工作,还让“互联网+”落到实处,让它看得见摸得着。在“互联网+”工作推进过程中,职工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
——服务更便捷。“工会打造的互联网‘家’真方便,只需要动动手指,打开手机APP,就可以在网上办理工会会员互助服务卡、会议请假、协会入会、报名参加工会活动等事情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职工如此感慨。
曾经,职工入会需要两条腿,现在随着网上工会建设职工入会只需指尖点一点,而有事找工会也不必再挤公交、地铁,从此告别了找工会“跑断腿”、有事“磨破嘴”的历史。工会管理会员数据更为准确,使得职工入会后个人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识别码,让职工一次入会,终身管用,再不必为因工作变动而为转会手续挠头。
——服务更精准。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在吸引职工入会之后,能更好地让职工享受到工会会员应享有的权利以及福利。
河北廊坊市总工会掌上APP,中铁十八局加载“工会视窗”以及嘉兴网上职工之家都根据数据采集,对现有各模块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对会员职工在服务大厅、普惠服务各类系统中在线办理、系统访问中产生的行为大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形成针对技能培训、文体活动、职工疗休养、职业健康、日常消费等与会员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专题分析,为工会工作决策提供支撑,为实现会员职工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持,打通联系服务职工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指尖下的“精准服务”。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信息采集全面、快捷,使职工信息数据化、网络化,职工的个人信息一目了然。工会根据职工所需、所想精准服务,随时掌握职工动态信息,提供个性服务。
——福利更全面。重庆市总工会“互联网+工会”平台“1网+1证+1卡”为核心,将工会服务搬到了网上,可实现网上办公、购物消费和互动学习等功能。何为“1网+1证+1卡”?即重庆市总工会职工服务网,“渝工娘家人”移动会员证APP及服务系统,支持惠工卡或“电子消费券”形式的惠工服务系统三个服务方面。
通过网络数据,工会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各类服务整合在一起,搭建沟通交流零距离、服务维权无障碍的服务模式。各地工会通过“两微一端”的网上工会模式的创新,打通了工会与职工之间沟通的新途径。这一创举使得地处偏远地区、经济困难或工作忙等原因而无法得到工会相关救助的职工能够通网上工会提出诉求并得到相关的咨询与帮助。
——活动更多元。自2004年素质工程启动以来,全国各级工会纷纷出台各项举措,提升职工素质,强化职工技能。“互联网+”的出现打破职工素质教育的时间、空间的局域性,充分利用网络云端存储功能,发挥便捷优势,多种方式线上线下联动,如“农民工大学”、“职工学校”等。学习不再往学校跑,而是学校随身带的新型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在云端有多种可能可供职工选择。职工可挑选适合的、感兴趣的可能进行学习。真正做到围绕激发职工群众的兴趣爱好,接地气,惠职工,增强与职工群众的互动性。
随着职工网络素质教育推进,甚至看电影、听音乐、读书都已经成为网上工会众多活动的冰山一角。工会在对职工素质教育提升的同时也兼顾着职工的交友、交流需求:贴吧论坛、线上书屋、交友相亲等板块丰富了职工的网络生活。
年初,重庆市总工会举办10万份体检套餐免费赠送职工活动,并陆续开展“互联网+农民工维权”、“互联网+免费送书”、“互联网+线下优惠”等系列活动,为职工朋友带来更多优惠和福利。
“互联网+”工会没有简单采用一加一的模式,而是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有效利用了互联网技术,拓展了工会工作的多样性,让工会工作不止于“看上去很美”,而是真的很美、很实用、很方便,实打实落地服务职工。
相关链接:
职观2017·我们的获得感③“娘家人”全方位助力职工提“素”升级
职观2017·我们的获得感④农民工走到哪里都有“娘家人”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