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3年在考察中科院时,习近平同志就明确要求,“要优先支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科技领域”;⑧2014年在上海考察时讲,“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决不能仅仅落在经费上、填在表格里、发表在杂志上,而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转化为人民福祉”。⑨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要“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⑩在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创新不是发表论文、申请到专利就大功告成了,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j
创造新的增长点,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必须做到“三要”“四对接”。第一,“三要”就是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市场要活,就是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使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创新要实,就是科技创新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更多靠产业化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政策要宽,就是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和环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创造更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第二,“四对接”就是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产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全面创新。在工业时代,创新主要是科技创新,核心是研发活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把我们带入智能时代,创新仍以研发为核心,但不限于研发。从创新投入来看,科技创新是一种“三角形”结构,由研发资本、知识资本、催化资本组成;从创新内容来看,创新是一种“软硬”复合的结构,由以科技(狭义)为基础的创新与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组成。因此,创新除了研发这种形式,还包括创意、设计、标准、品牌、大数据、经营管理、市场开发,以及科技金融等形式。习近平同志根据创新结构和创新形式的新变化,深刻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就是要推动全面创新。这就把创新从工业时代提升到了智能时代,由单纯的科技创新扩大到科技界、产业界、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全员创新。
早在2012年在广东考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要求“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k2014年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讲话,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l“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m之后在中科院、工程院两院大会讲话中,又进一步要求“要着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和各个方面”。$n
推动全面创新,必须正确处理科技创新和非科技创新的关系。第一,科技创新与非科技创新相互促进。在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要以科技创新带动商业模式、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也要以非科技创新支撑研发、设计等科技创新。
第二,科技创新与非科技创新统筹推进。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中国曾经是二元经济国家,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区域发展和区域创新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发挥优势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由优势地区带动我国经济社会整体跃升,参与国际竞争。为此,习近平同志要求北京、上海等优势地区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带动全局转变发展方式。这就把区域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创新发展的战略布局作出区域安排。
2013年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o2014年在北京考察时提出5点要求,其中之一是“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p同年在上海考察时,要求上海“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q
建设北京、上海等科技创新中心,必须从国家战略出发。第一,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具备全球影响力。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首先是国家战略,其次才是地方战略。因此创新中心必须面向未来,在全球范围内定位,确定国际一流的创新目标。国际一流的创新目标就是实现原始创新,提供未来技术供给,成为新产业革命的创新中心。
第二,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具备广泛带动力。之所以建设创新中心,就是要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创新中心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当地的一亩三分地,必须放眼全国甚至全球,向其他地区延展创新链和产业链,对相对落后地区和传统产业形成带动能力,依靠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等无形资本实现智能型增长,成为新发展方式的创新中心。
第三,科技创新中心具备强大价值实现力。我国已经度过了温饱阶段,实现了整体小康,正在建设全面小康。近年的统计公报显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都在下降,而且两个数值越来越接近。从经济规律来看,在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阶段,人们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资料领域,生产和消费方式比较粗放;而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人们的物质消费不仅有一个大的增长,而且出现重大的升级,同时人们的非物质性消费也大幅度增长、升级。因此科技创新中心必须适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建立强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转化能力,成为小康社会的创新中心。
以创新驱动助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2012-12-12 |
形成科技、文化、制度创新的总体创新驱动力 | 2012-12-12 |
信息速递:专家研讨如何以科技创业推动中国... | 2012-12-12 |
新时期推动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 | 2012-12-12 |
把科技创新思想化作创新驱动发展的自觉实践 | 2012-12-12 |
坚持全面创新 助推创新驱动 | 2012-12-12 |
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转型与改革支撑 | 2012-12-12 |
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 2012-12-12 |
培育发展新动力 | 2012-12-12 |
创新引领的广东路径在哪里 | 2012-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