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社评-正文
别让森林城市建设沦为“形象工程”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郭振纲
//m.auribault.com 2018-05-3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做好这一工作,需要城市管理者实实在在地将百姓利益放在优先位置,定规划、做决策时真心实意地从公众角度着想,将专家的评估意见当回事。这不仅是森林城市建设工作需要遵循的理念,其他社会治理领域同样如此。

  据5月28日出版的《半月谈》报道,森林城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直接体现,目前正在各地蓬勃兴起。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地区森林城市建设有所跑偏,存在奢侈化、媚外化和景观化等问题。

  建设森林城市目的是给公众创造一个舒适的人居环境,而一些地方出现的奢侈化、媚外化、景观化现象,极有可能带来高成本、高维护,“水土不服”产生可持续差,后续管理跟不上、财力难以支撑等弊端。“城里一平方,山上一亩林”的高成本,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高碳化和随意化现象,“别人的都好,自家的都差”的乱引进以及由此导致的不适应和同质化征兆,“只管好看,不顾好用”的不科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本末倒置和逆规律行为,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相符,陷入了“重形象、轻实用”与“重眼前、轻长远”的误区。

  好事没有办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能演变成“前人栽树后人遭殃”,这是公众不愿看到的。

  在森林城市建设中,高档次与奢侈化不是一回事,国际化不能流于媚外化,园林化不能异化为景观化,城市的管理者不该不明白这些道理;城市绿化应考虑当地自然构造、土壤结构、气候特点,建设森林城市应有地方特色,契合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城市的管理者不该不知道这些规律。过往一些地方在打造园林城市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病、造成的巨大浪费,以及给地方发展带来的后遗症,诸多教训依然历历在目,我们不能不汲取。

  建设森林城市出现的奢侈化、媚外化、景观化现象,反映出一些地方在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建设布局上存在某种惯性冲动,奢侈化、媚外化、景观化的做法不过是以往“大树进城”“耗水绿草”等做法的翻版,它折射出一些地方管理者在治理理念上,不是公众利益至上而是管理者政绩至上,不是公众利益优先而是管理者偏好优先。其背后暗藏的是拍脑袋决策,不尊重自然规律、只重领导意志,“政绩”驱动型管理等问题。

  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森林城市,改善人居环境,无疑是符合民众愿望之举。但在建设过程中,如果不顾地方实际、不分地域差别、不听公众意见,一味追求所谓的“高大上”,只能让森林城市建设沦为一种让人诟病的“形象工程”,既难以让公众享有绿色宜居环境,也难以让城市建设上台阶,到头来,不可避免地让森林城市建设出现虎头蛇尾,甚至沦为让人诟病的“形象工程”。

  因此,做好这一工作,需要城市管理者实实在在地将百姓利益放在优先位置,定规划、做决策时真心实意地从公众角度着想,将专家的评估意见当回事。这不仅是森林城市建设工作需要遵循的理念,其他社会治理领域同样如此。

  要知道,任何一个公共决策,效果是好是坏,公众是最终的评判者。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