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干不好局长就能干得好科员?
毛建国
//m.auribault.com 2016-04-13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实职和虚职本来只是分工的不同,结果变成了压力的不同,付出的不同,而虚职成了混日子的代名词。这说明现行岗位设置不合理,不少岗位养闲人、养懒汉。

  一个县一年有10位局长、副局长提出改任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等虚职岗位;发改局长、财政局长等实权人物也申请“实改虚”……近日《半月谈》记者在多个县调研了解到,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超发奖金、超配职数等非常规的干部激励手段行不通了,部分干部深感推动工作缺少“抓手”,加上权力受到监督,“无油水可捞”成为常态。于是,盼望从风险和压力大的实职改任清闲但待遇不少的虚职,已成为一些基层局长、副局长们的官场心态。

  从大数据上讲,这种“辞了局长干科员”的应该是少数。就在同一天,还有一则新闻称,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原区长丁卫东,干区长1年多就想当书记,于是,“傍大官,找关系,打招呼,这成为自己收受贿赂的导火索”。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整个官场的主流,并没有发生逆转。

  当然,“辞了局长干科员”说明当前作风建设确实取得了成效,当官受到约束越来越多。而且,过去一些官员的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甚至经常采用一些违规方法,可现在官场生态变了,这部分官员不能适应,出现了能力危机,有些官员打起了由实职改任虚职的主意。

  辩证地看,“实改虚”现象的出现不是一件坏事,这体现了干部队伍的“自我净化”。一些人既然能力不强,作风也不过硬,那让其“靠边站”,是对岗位的负责,这也体现了“能上能下”。相比较而言,一些官员无心无力,还让他们霸着位子,反而是一种大问题。

  从岗位设置上讲,纵然存在实职和虚职,但无论是哪一种职务,都对应着一定的职责。良好的权力运行机制下,无论他们在哪个位置,都很难混得下去。这也意味着,一个官员如果干不好局长,也未必能干得好科员。

  一些地方出现相当数量的官员“实改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地方的“虚职”真的“虚得很”。从媒体的调查来看,这些“虚职”除了权力有区别,其他方面的“含金量”一点也不低。据介绍,在有些地方,“公务员工资阳光化以后,同级别和工龄的实职岗位和虚职岗位工资待遇相差不大,但是工作压力不可同日而语”。这显然得值得重视的。实职和虚职本来只是分工的不同,结果变成了压力的不同,付出的不同,而虚职成了混日子的代名词。这说明现行岗位设置不合理,不少岗位养闲人、养懒汉。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