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索取
            
            | 分享到: | 更多 | 

翟桂溪作(新华社发)
近日,一些APP过度索取个人信息的话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有媒体调查发现,为了收集用户信息,以便在大数据时代占据市场先机,一些APP过度索取消费者信息的情况近乎“疯狂”。虽然我国已有多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个人信息和与互联网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但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相关法律和监管却相对滞后。对此,一方面应在立法层面将原本分散的保护规定加以整合,建立起专门的保护机制,强化司法保护;另一方面,尽管监管部门以一己之力管理诸多应用程序很难实现,但可以从应用商店入手,通过管平台来间接管应用,加强应用商店的审核标准,不断改善应用过度索取用户信息的情况。 (时 锋)
             编辑:张苇柠
            
           | 张汉飞:国企改革呼唤治理体系现代化2014-12-04 | 
| 作品广议:持续开发,持续破坏2015-05-23 | 
| 作品广议:持续开发,持续破坏2015-05-23 | 
| 秦 川:“没升官就贪腐”,多么可笑的借口2015-08-03 | 
| “没升官就贪腐”,多么可笑的借口2015-08-10 | 
| 张洪泉:“医闹入刑”当防走极端2015-11-02 | 
| 林济生:天价索赔本无罪,歪曲事实难脱责2016-01-13 | 
| 快评论2017-05-08 | 
| 我家住址告诉你难放心2017-05-26 | 
| 让美丽中国触手可及2017-10-23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