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费乱象
            
            | 分享到: | 更多 | 

漫画/王 铎
|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预付费在教育培训行业中普遍存在,不少培训机构的预付经费高昂,少则几千元,多则十几、二十几万元,让这一非常普及的教育消费形式蕴藏了越来越大的安全隐患。日前,由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市商务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等9大部门开展的北京市联合整治预付卡违规经营专项行动启动。 点评:惩治预付费乱象需要集中整治,更要有针对性地建立长效监督和惩戒机制。 | 
             编辑:张苇柠
            
           | 人去楼空2014-10-20 | 
| 学费打水漂2014-10-21 | 
| 杨朝清:预付费消费模式不能任其“野蛮生长”2016-01-12 | 
| 预付式消费乱象亟待法律规制2016-06-16 | 
| 预付卡并非“管不了”2016-10-25 | 
| 深化医改:以投入换机制2017-02-17 | 
| 预付卡乱象多,监管不能打瞌睡2017-08-15 | 
| 星空琴行一夜楼空,预付式消费的坑谁来补2017-09-05 | 
| 肥肉2017-11-21 | 
| 预付费消费应该怎么管?2017-11-21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