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歧视
            
            
             宁书默
            
            //m.auribault.com
            2017-08-16
            来源: 深圳特区报
            | 分享到: | 更多 | 

颜庆雄/图
说起就业歧视,人们马上会想到最为常见的性别歧视、乙肝歧视、年龄歧视等。而现在有些招聘单位的歧视花招更是到了令人费解的地步,比如看颜值、挑星座、选属相、限籍贯,如此奇葩要求让很多求职者直呼“很受伤”。
用人单位根据岗位设置的现实需求,招人时当然可以有自己的“特殊偏好”。然而,就业歧视“花样翻新”,人为地给应聘者设置不合理的障碍,实在不应该。面对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当务之急,是在法律上确定一个可操作的歧视认定标准,建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强化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能力,倒逼用人单位尊重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
             编辑:张苇柠
            
           | 王晓莉:由“保护”想到的2014-02-19 | 
| 韩松落:“故事”之外如何界定抄袭?2015-10-22 | 
| 张 烁:幸福的烦恼如何解?2015-11-10 | 
| 互联网金融需要完善监管2015-12-31 | 
| 快评论2016-02-16 | 
| “钱花”:用来示爱还是炫富2016-02-16 | 
| 朋友圈里的儿女最孝顺?2016-05-09 | 
| “背景调查”成生意是讽刺也是提醒2016-05-26 | 
| 只闻“花样”,不见艺术2016-09-08 | 
| 三星被约谈后的召回 为何还被质疑2016-09-19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