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
            
            
             伍齐
            
            //m.auribault.com
            2017-01-04
            来源: 北京晨报
            | 分享到: | 更多 | 

朱慧卿 图
一份来自易信公布的假期年轻人与父母沟通情况网络调查显示,元旦假期太短,不少年轻人没法回家与父母团聚,只能电话或者网上聊天互表关心,其中“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句话被网友票选为与父母沟通过程中最让年轻人感觉尴尬的一句话;“我这都是为你好”“我们以后就指望你了”等也纷纷上榜。(央广)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总以别人为参照物,可能错失属于自己的精彩。
             编辑:张苇柠
            
           | 打工路上:敢做“买房梦”的农民工有何可笑?2014-04-04 | 
| 侯 坤:“别人家的孩子”2014-05-16 | 
| 斯涵涵:“保姆失联”,不是别人家的家务事2015-11-04 | 
| 孩子的过分要求都是父母惯出来的2016-02-01 | 
| 春节租个女友回家不是正能量2016-02-06 | 
| 如此募捐,怎能花得心安理得2016-02-26 | 
| 有“别人家的父母”才有“别人家的孩子”2016-03-30 | 
| 【大众话题】我们能否教孩子“做自己”?2016-06-02 | 
| 我们能否教孩子“做自己”?2016-06-02 | 
| 打工路上:敢做“买房梦”的农民工有何可笑?2014-04-04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