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高额回报
            
            
             吕 岩
            
            //m.auribault.com
            2016-12-20
            来源: 人民日报
            | 分享到: | 更多 | 

贾强 图
扫二维码时植入病毒、借助伪基站掩护诈骗短信、以“P2P”高额回报为诱饵……据调查,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诈骗分子的行骗方式也在“与时俱进”,令人防不胜防。为增强欺骗性,有的诈骗分子还根据泄露出来的个人隐私,有针对性地设计“剧本”。这正是:
隐私流黑链,
骗局换新颜。
浊流岂容纵,
筑堤保心安!
             编辑:张苇柠
            
           | 王 洁:P2P跑路折射监管缺失2014-08-18 | 
| 中工时评:P2P网贷,又一个庞氏骗局?2014-08-26 | 
| 王 洁:缺失的监管尽快到位2015-01-05 | 
| 史晨昱:P2P监管应谨防变相产融结合2015-03-06 | 
| 周慧虹:齐力破除网络金融征信瓶颈2015-07-24 | 
| 张 玮:P2P征信不妨走“大数据”思路2015-09-10 | 
| 林春浩:应对P2P“抢客”保险业反击更需...2015-10-23 | 
| 陈思进:P2P之殇折射居民资产管理困境2015-10-27 | 
| 聚智堂“聚财”玩的是“庞氏骗局”2016-05-20 | 
| P2P应恪守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2016-08-26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
          
 
                 
 
                 




















 
             
             
             
            